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于6月16日揭开神秘面纱,在上海正式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紫东太初2.0。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更预示着未来多模态数据处理的无限可能。
紫东太初第一代AI大模型于2021年发布,被誉为“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与以往以文本为主的大模型不同,紫东太初大模型在研发之初便以多模态技术为核心,实现了图像、文本、语音三模态数据间的“统一表示”与“相互生成”。如今,紫东太初2.0在文本、图片、音频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了3D、视频、传感信号等更多模态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紫东太初2.0的核心技术在于其强大的决策与判断能力。相比第一代模型,紫东太初2.0实现了从感知、认知到决策的跨越,为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工业生产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这一突破性的进展,得益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华为联合开发的昇腾AI与昇思MindSpore全栈国产化软硬件平台。

紫东太初2.0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医疗领域,紫东太初2.0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在交通领域,紫东太初2.0可用于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等;在工业生产领域,紫东太初2.0可助力企业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据相关数据显示,紫东太初2.0有望在多个领域实现转化率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因为紫东太初2.0的问世,多模态数据处理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而紫东太初2.0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力作,必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紫东太初2.0基于华为全栈国产化软硬件平台昇腾AI与昇思MindSpore打造。这一平台为紫东太初2.0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使其在多模态应用中表现出色。同时,该平台也助力紫东太初2.0在国产化进程中取得重要突破。
紫东太初2.0在文本、图片、音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模态融合的范围,包括3D、视频、传感信号等新型模态数据。通过优化语音、视频和文本的融合认知以及常识计算等功能,紫东太初2.0进一步“突破感知、认知和决策的交互屏障”,为多模态应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