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遏制愈演愈烈的通胀,美联储于2022年年中开始加息,一直加到了拜登任期即将结束的现在。但加息是一把双刃剑,它固然能降低通胀,但也对就业、再生产等活动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据媒体报道,迫于当下的压力,美联储定于9月17日至18日召开议息会议。外界预测此次会议将要下调利率,把利率从目前的高点下调至少25个基点。
这一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当地时间9月6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最新的美国就业数据,调查显示8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4.2万,没有达到原定的16.1万的目标。而新增就业岗位不及预期,意味着劳动力市场降温可能超预期,这一数据顿时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当天美国股市全线下跌,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7%,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6%,分别创下2023年3月和2022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同样出现下跌的还有美国国债收益率。
这一下跌将美联储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约翰·威廉姆斯,这两位重量级人物均在就业数据公布后发出了支持大幅降息的信号,甚至还认为一次降息不够那就接着降。考虑到这两人在美联储内部的投票权,基本上已经可以认为美联储降息势在必行。
而美国经济体系的另一大部门——美国财政部,则适时展开了行动。据俄媒9月8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日前公开表示,她期待自己的中国同行访问美国,并且自己有可能再访问中国一次。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尚博已经敲定了行程,将在不久后率领代表团前往北京讨论经济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无论哈里斯和特朗普谁来当这个总统,财政部部长这个职位总是要换人的。耶伦的任期恐怕也就到明年1月份,届时79岁的耶伦将随拜登一起下台。而在这之前她却仍想同中方见上一面,这一请求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
一方面,耶伦在任期最后阶段同中方见面,不管要谈什么问题都属于中美高层的一次沟通,有助于中美两国降低战略误判的风险,这是沟通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美联储之所以降息,关键在于美方就业数据、股市以及美债的情况均不太乐观,从侧面反映出美国经济受到了一定挑战。耶伦基于这个背景寻求同中方沟通,有可能是想促使中方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好让自己的财长任期圆满收官。
考虑到中美关系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中方应该不会拒绝耶伦的见面请求,就像中方不仅没拒绝沙利文访华,还高规格接待了他那样。但见面归见面,中方不可能对耶伦做出任何让步,这一点耶伦应该在4月份的访华行程中体会到了。更何况沙利文、耶伦这两位拜登选定的官员将要随拜登一起下台,中方不可能相信他们在最后关头做出来的承诺,更不可能相信下届美国政府不会更改对华政策。
总而言之,降息未必能解决美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影响,美释放大幅降息信号后,美财长对华发出访问邀请,并希望再度访华而中方也会做好应对美方降息的准备,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美方准备降息前,耶伦释放出想访华的信号,中方自然欢迎,也希望中美关系能够稳定,同时希望美方能与中方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