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社会中,会计是每个企业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你是创业者、职场新人,还是对财务感兴趣的普通人,掌握一些基本的会计知识都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管理资金、理解企业运作,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整理了这份“会计知识大全100条”,从基础概念到实用技巧,全面覆盖,让你从小白快速进阶。
1、会计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等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过程。
2、会计目标: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3、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只针对特定的企业或组织,不包括所有者个人事务。
4、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会继续经营下去。
5、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段,如月度、季度或年度。
6、货币计量假设:会计数据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
7、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应在实际发生的当期确认,而非收付款时确认。
8、收付实现制:收入与费用按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时间确认。
9、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0、负债:企业因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
11、所有者权益:企业净资产归所有者的部分。
12、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13、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14、利润: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15、会计恒等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16、复式记账法:每一笔交易至少涉及两个账户,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
17、借贷方向规则:资产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相反。
18、试算平衡表: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工具。
19、原始凭证:记录经济业务的第一手资料。
20、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正式会计分录。
二、财务报表解读(第21-40条)
21、资产负债表:反映某一时点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
22、利润表:反映一定期间内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
23、现金流量表:反映一定期间内企业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的报表。
24、股东权益变动表:展示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的报表。
25、流动比率: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公式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6、速动比率:剔除存货后的流动比率,公式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27、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杠杆水平的指标,公式为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8、毛利率: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公式为(收入-成本)/收入。
29、净利润率:衡量每单位收入转化为净利润的比例。
30、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收回应收账款效率的指标。
31、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销售和库存管理效率的指标。
32、投资回报率(ROI):评估投资项目效益的重要指标。
33、每股收益(EPS):反映普通股股东获利能力的指标。
34、市盈率(P/E Ratio):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值。
35、资本结构:企业融资来源中债务与股权的比例关系。
36、折旧:固定资产价值随使用年限逐步摊销的方法。
37、累计折旧:已计提折旧金额的汇总。
38、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但具有长期价值的资产,如专利、商标。
39、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暂时性差异导致未来可以抵扣的税款。
40、商誉:企业并购过程中超出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41、增值税:对商品和服务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42、企业所得税:对企业所得利润征收的税种。
43、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种。
44、进项税额:购买货物或服务时支付的增值税。
45、销项税额:销售货物或服务时收取的增值税。
46、留抵税额: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形成的待抵扣税额。
47、税收筹划:合法合理地降低企业税负的策略。
48、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低于规定标准的小型企业。
49、一般纳税人:符合标准的大中型企业,需按规范缴纳增值税。
50、发票种类: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电子发票等。
51、发票真伪查询:通过税务局网站验证发票的真实性。
52、税收优惠:政府为鼓励某些行业或行为提供的税收减免政策。
53、出口退税:出口企业退回国内已缴增值税的制度。
54、税务稽查:税务机关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审查的行为。
55、滞纳金:未按时缴纳税款产生的罚款。
56、偷逃税行为:故意隐瞒收入或虚列支出以逃避税款的行为。
57、避税与逃税区别:避税合法,逃税违法。
58、社保缴费基数:确定员工社会保险费的计算依据。
59、公积金比例: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
60、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四、会计实务操作(第61-80条)
61、科目设置:根据企业需求建立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
62、初始化建账:新设企业首次录入初始数据的过程。
63、成本核算:计算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64、月末结账:每月末对账簿进行核对并生成财务报表。
65、年末决算:每年末编制全年财务报告并完成审计。
66、调整分录:用于修正前期错误或处理特殊事项的分录。
67、坏账准备:预估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
68、跨期费用:需分配至多个会计期间的费用。
69、银行存款调节表:核对企业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差异的表格。
70、往来款项清理:定期核对并清理由欠款或借款产生的债权债务。
71、固定资产入账:购置固定资产后按规定登记入账。
7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73、低值易耗品:单价较低、易损耗的物品。
74、工资核算:计算员工薪资及相关税费。
75、福利费提取:按规定比例从成本中计提的职工福利费用。
76、差旅费报销:审核员工出差产生的费用并进行报销。
77、备用金管理:企业预支给员工的小额备用资金。
78、预算编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入与支出计划。
79、财务分析:利用财务数据评价企业运营状况。
80、ERP系统:集成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功能的信息系统。
五、进阶会计技能(第81-100条)
81、合并报表: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数据合并后的报表。
82、关联交易披露:公开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详情。
83、非经常性损益:偶然发生的、不具持续性的收益或损失。
84、公允价值:市场参与者在公平交易中愿意支付的价格。
85、套期保值: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86、资本化条件:符合条件的支出可计入资产,否则计入费用。
87、租赁会计:区分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处理方式。
88、破产清算:企业资不抵债时的财产分配程序。
89、内部审计:企业内部独立开展的审计工作。
90、外部审计:由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第三方审计。
9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
92、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美国地区适用的会计标准。
93、环境会计:关注企业环境保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