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最近,银行们的“负债游戏”又有了新花样。那些曾经在我们眼中稳如泰山的银行,如今也在资产负债表上玩起了“捉迷藏”。这不,国有大行和那些股份制银行,它们发行的“同业存单”额度就像坐上了火箭,嗖嗖地往上窜。这背后的故事,可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得聊聊这“同业存单”是什么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一家银行向另一家银行借钱,期限一般较短,就像银行之间的临时“借款合同”。别小看了这玩意儿,它可是银行主动负债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2025年,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额度大幅提升,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原因嘛,还得从存款利率持续调降说起。随着利率的下调,银行的传统存款业务增长乏力,尤其是大行,存款增长更是慢如蜗牛。这就好比一家店铺,顾客越来越少,店里的生意自然难做。为了填补这缺口,银行不得不提高同业存单的备案额度,就像给店铺的大门装上了更大的门帘,希望能吸引更多顾客。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同业存单备案规模的激增,核心原因在于银行负债端缺口压力。尤其是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它们的同业存单备案额度激增,形势可谓是相当严峻。这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个银行都在拼命地跑,只为了赶上市场的节奏。
政府债券融资的大量增加,也让银行的负债出现了缺口。为了填补这个缺口,银行不得不发行更多的同业存单。中金在一份货币金融研究报告中指出,银行存款流失可能导致流动性压力加剧,而同业存单成了银行们的新选择。
尽管同业存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负债压力,但也有人担忧,这可能成为银行的“陷阱”。因为一旦利率上升,同业存单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银行的负债压力可能会更大。这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救人,也能伤人。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预计,同业存单市场整体仍将均衡稳定发展,利率持续上行空间并不大。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表示,当前我国同业存单存量规模逾14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约千亿元,增幅不足1%,市场容量趋于稳定。预计短期内同业存单市场发行量仍会保持均衡稳定发展。
不过,拉长时间来看,专家们还是有点担忧。毕竟,银行负债压力这个“顽疾”还没根治,同业存单只是治标不治本。未来,银行们还得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银行同业存单的激增,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国金融市场的复杂局势。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银行们既要应对内外部的挑战,又要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金融故事的精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