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圈的某个角落,最近有点热闹非凡。光大证券的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最近在分析2025年的理财市场时,得出了一个让人有些意外的结论:理财收益中枢可能还要继续承受压力,产品的净值波动幅度也可能加大。这不,为了应对这种局面,理财公司们开始了一场“降业绩基准”的接力赛。
比如说,兴银理财、民生理财、华夏理财、杭银理财这些大家伙,最近都纷纷发布了下调理财产品业绩基准的公告。看看,这业绩基准一降再降,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那款“跳房子”,一跳一跳,越来越低。
王一峰分析说,这样的调整,其实是为了避免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偏离过大,调整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就是说,为了不让投资者太失望,理财公司们不得不提前做好“降收益”的准备。
这不,中银理财、浦银理财、湖南银行、华夏理财、广西北部湾银行这些银行或理财子公司,也跟着加入了这场“降业绩基准”的行列。下调幅度嘛,有的已经超过了2%。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就像我们小时候的压岁钱,一下子少了好多。
债券市场持续回调,低风险固收理财产品收益下滑,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2025年理财收益率中枢料继续承压下行,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可能增大,理财公司适时降低业绩比较基准,就是为了避免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偏离过大,调整投资者收益预期。
头部理财子公司密集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持续下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屡创历史新低。这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捉迷藏”,收益越来越难找。根据华源证券测算,2022年初以来,理财公司当月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震荡下行。
债券市场收益率中枢快速下行至低位,理财资产端利率下行大于负债端成本粘性。固收类债券,考虑到2025年理财收益率中枢料继续承压下行,且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可能增大,理财公司适时降低业绩比较基准,就是为了避免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偏离过大,调整投资者收益预期。在此背景下,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密集下调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的下限已经跌破2%。
说起来,这理财市场的变化,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的游乐场,一会儿是过山车,一会儿是旋转木马,让人既期待又紧张。不过,对于理财公司来说,这也许就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