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联储的通胀“暂时论”遭到了多家机构的尖锐批评,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观点分歧,更像是一场关于经济风向的深刻辩论。在这个话题上,各方观点激烈碰撞,市场风险警钟长鸣。
特朗普政府时期,关税政策如同挥舞的大棒,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如今,美联储的最新表态 引发了人们对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直言不讳,认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使用“暂时”一词来描述关税的潜在通胀影响,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错误。
美国通胀高企,一些人将其归咎于疫情影响的低基数效应和供应瓶颈。然而,这种观点却遭到了不少机构的质疑。他们认为,美国通胀并非“暂时”的,而是可能持续到明年。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就建议,用“阶段性”来形容疫情引起的价格波动,意味着这一阶段不会很快过去。
在美联储内部,对于通胀“暂时论”也存在意见分歧。亚特兰大主席认为,物价压力正在扩大,而副主席克拉里达则认为,减码条件已经“几乎得到满足”。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认为通胀风险是上行的,需要密切关注。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表示,美联储的通胀见顶论和“暂时论”都是错误的。他指出,美联储3月份就开始预测通胀到年底会降到2%区间,这个预测发布时就是痴心妄想,如今看来更是荒谬。
本周,美联储将进入噤声期,不发表任何讲话。但美国将迎来两大重磅报告——零售数据和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若8月CPI高于预期,可能成为促使美联储考虑尽早缩减购债规模的催化剂。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的“通胀暂时论”还能否站得住脚,货币政策将如何作出应对,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10月初,企业对未来一年通胀的预期稳定在3.1%,为2011年开始这项调查以来的最高水平。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通胀高企的压力至少会持续到明年。博斯蒂克认为,用“暂时的”描述美国通胀已不合时宜,而应改为“阶段性”。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刻,美联储的通胀“暂时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的风险警钟长鸣,各方观点的碰撞也预示着未来经济走势的复杂性。在这场关于通胀的辩论中,谁能拨开迷雾,找到真相,将是我们共同期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