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春节以来,我国AI产业链各环节犹如春日里的嫩芽,不断冒出新芽,产业故事也在不断更新,推动着行情的活跃与攀升。如今,产业链已逐渐形成了一个上中下游全面发展的格局。
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指出,AI竞赛的加剧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芯片制造是我国AI产业的主要瓶颈,但随着产业链的成熟,这一瓶颈有望逐步突破。各大科技企业的AI模型竞赛愈发激烈,开源生态的加速也推动了AI模型的进化速度,使得AI商业化落地更加迅速,产业需求向好。
尽管我国与美国的AI模型差距在缩小,但在芯片制造领域,我们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大陆7nm及以下先进制程产能与台积电等代工厂相比,仍有数量级的差距。但随着产业链的成熟,供应能力有望逐步增强。
这些AI模型的发布不仅提升了我国AI应用的技术水平,也为产业链的上游算力端带来了新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AI大模型不断迭代,回答能力、多模态能力以及推理与生成能力等技能点加速进化。多家券商发布研报看好AI产业链,认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为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
国内外科技大厂也在加大资本投入,地方算力建设相关政策陆续发布,为产业链带来发展机遇。这无疑为AI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少机构均认为,国内外AI大模型的进展凸显了AI发展的趋势确定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为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
西湖大学工学院人工智能领域主任、西湖机器人创始人王东林教授结合2005年Linda Smith提出的具身智能假设三大原则,分享了该领域下一步的方向。这无疑为AI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中美算力硬件产业链平行发展趋势明确,看好国产算力链发展机会。在新一轮产业链重构中,越南、马来西亚、日本、墨西哥有望受益。
海尔U+作为传统家电行业转型智慧生活开放平台的代表,经历了新概念和技术应用层面的多次重要变革。凭借U+大数据,以数据驱动智能,通过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浴室、智慧卧室等场景海量的大数据建立思维模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其中,云计算作为大数据的基础,可以降低企业的硬件成本;AI促使大数据从辅助决策向替代决策进化,使大数据厂商突破工具限制的天花板,发展空间日趋扩大。
AI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在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推动下,我国AI产业链正加速进化,未来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