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未来我们的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移动的家,甚至是一个智能的移动办公室。这不,工信部最近可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正在加速智能网联车的布局,商业化临界点似乎就在眼前。
就在不久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了一个大消息:工信部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旨在加强部门协同,完善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2025年,这不仅仅是一个年份,它将是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的加速期。各试点城市正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仿佛一场智能交通的盛宴即将开启。而这一年,也是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时刻。
最近,智能座舱模组市场传来喜讯,头部新势力品牌已经敲定了合作。这份喜讯背后,是智能网联车领域布局的加速。与此同时,海上风电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储能、智能网联车催化多领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技术路线图事件点评:政策加码,智能网联汽车迎来加速期。
为了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多地正在加速相关产业布局。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实施方案的正式获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生态城全域约20公里的测试道路,将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与《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这些工作要点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全面布局模组产品,不断完善车载产品矩阵,全面渗透智能网联车领域。网联+座舱一体化方案,助力公司加速客户拓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步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汽车也不断向“第三生活空间”演变。
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行业正成为中国多地关注的新兴领域。多地加速相关产业布局,力争下好产业发展“先手棋”。面对智能网联车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国家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委员吴志新表示,要尽快制订一批高水平的自动驾驶标准,以实现智能化控制、联网协同决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在动力性能等整车试验方法标准,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动机、空气压缩机、车载氢系统等关键部件标准的立项方面,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动力电池领域,开展满足不同需求的动力电池安全试验方法标准的预研,加快动力电池电性能和循环寿命相关标准的立项;开展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等标准修订预研,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完成动力电池相关试验方法标准的预研,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为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近两年,除工信部合作推进的一批智能网联或自动驾驶示范区成立外,陆续有部分省市通过与机构合作,通过资本合作等形式,打造基于自身产业需求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智能网联汽车蓝皮书》一书中显示,全国已经有16个地区拥有了无人驾驶测试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