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季度,沪深两市上市企业数量仅为48家,创下自2009年四季度以来的新低。合计募集资金344.54亿元,环比下降18.68%。同时,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IPO上市地点依然集中,共有11家企业在香港主板及纽交所两个市场挂牌,合计融资5.47亿美元,环比减少77.8%。据统计,一季度共有66家企业申报IPO,其中1月仅有6单IPO成行,2、3月份IPO数量分别回升至17家和25家,但整体发行速度仍受影响。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随着中小企业逐渐成为IPO融资主力以及新股市盈率下降,单只个股的融资额也呈现下滑趋势,“造富效应”正在逐渐失色。业内人士分析,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或许正是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
2022年一季度,赴美上市中国企业数量与融资额出现大幅下降。仅有一只中资医疗器械新股上市,数量减少95%,融资额减少99%,平均融资额降低82%。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关注,有人认为这是市场寒冬的征兆,也有人认为这或许是一个新的机遇。
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2017年,我国进口乳制品折合成生鲜乳的数量已达1485万吨,占到中国生鲜乳产量的40.6%。然而,在国际乳业巨头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之际,我国的乳制品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口量、出口金额双双受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国务院政策例行会议上表示,2017年出现“卖奶难”与大量进口乳制品并存的现象,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乳业国际竞争力弱。在这一阶段,适当接入国际乳品市场,倒逼我国乳业进行结构调整,有助于推动我国乳业转型升级。
2024年一季度,我国股票融资规模为77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406.25亿元相比减少了77%。IPO方面,一季度募集资金合计为22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近一半。业内人士认为,严把上市准入关依然是今年IPO市场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一季度A股新股发行延续放缓,新股数量与融资额同比进一步降低。
据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内地及香港新股市场回顾及2022年前景展望》报告显示,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列全球融资额排行第一与第三位,展现内地新股市场的强劲活力。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资额较去年同期减少13%。
就2024年一季度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报告显示,A股一季度有30只新股上市,融资236亿元,新股数量同比下滑56%,融资额同比减少64%。德勤中国资本市场表示,严把上市准入关依然是今年IPO市场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一季度A股新股发行延续放缓。
面对市场的新变化,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市场降温的表现,还是另有隐情?未来市场将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