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电器总经理张瑄在AEW展会上表示,精耕厨电中端主流市场,凭借优良用户口碑,构筑了良好品牌形象和先发优势。这种模式有效缩短了与用户距离,显著降低了渠道和门店的获客成本。
厨电厂家的DTC模式与京东万商分销模式并行,加上厂家自有安装团队和400售后体系,吸引大量家电"倒爷"涌入。20%家电国补政策持续洗牌终端渠道,虽然促使部分厨电品牌经销商退出,但并未彻底驱逐他们。
吴杨和钱明透露,老板电器2024年半年报显示,1.83亿元的集成灶营收仅占公司总营收的3.87%。有限的营收分配到老板电器多个销售体系,导致单家门店集成灶出货量低迷。不仅是老板电器,美大、帅丰、火星2024年Q3均出现营收和利润双降。
2025年Q1整个厨房改造成交均价不高,上海、宁波、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均价约3.5万元。厨电厂家推广集成灶旨在解决小户型厨房痛点,但高端客户厨房面积较大,实际需求未达预期。
曹伟指出,烟机生产与供应链成本不足千元,行业成本偏低加上老板烟机高毛利率和品牌认可度,导致市场充斥贴牌机和假货。尽管老板电器近两年加强打击,但利益驱动和存量市场博弈,使假货问题难以根治。
合肥等二三线城市成交均价不足2万元,烟灶两件套价格多在2000-3000元区间。集成灶8年强制报废期和万元级价格,与当前性价比主导的家电市场产生矛盾。功能越丰富,故障率越高、清洗维修越繁琐。
钱明强调,维修清洗师傅比门店导购对消费者更具说服力。2025年Q1头部企业烟灶两件套销量下滑30%-40%,创维、小米等品牌凭借品牌力和价格优势逆势增长。
若4月市场需求持续低迷,618前夕烟机、灶具等品类将卷入价格战。低价、低毛利率成为行业主旋律。不同渠道冲突对终端出货构成影响,AI厨电大规模落地前仍需攻克诸多难题。
售后场景割裂使集成灶沦为厨电企业的"自嗨"。2025年集成灶对老板电器的营收贡献或将持续下降。杜洋洋称2024年餐饮倒闭门店增多,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商库存严重,餐饮渠道新厨电需求明显下滑。
方太推出科技普惠品牌"每誉",名气子品牌提出"极致性价比"策略,格力推出晶弘空调,美的华凌和海尔统帅1.5匹空调刷新低价纪录。张岩指出,直营门店以正价销售为主,其他渠道存在多种降价操作方式。
老板电器华东、华南销售重心得益于浙江工程渠道优势、品牌知名度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溢价能力。曹伟解释,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商关系复杂,经销商需借助人脉资源打通客情关系。
工程行业三角债影响新房开工率,部分省份停止新建安置房,国内大基建时代落幕。2025年厨电行业寒意或将超过以往,未来两到三年市场恐长期陷入低价竞争。
某厨电品牌区域销量与经销商打法密切相关。有品牌借鉴空调路线,通过"高性价比+深度捆绑清洁维修师傅"带动销量。厨电头部厂商为缓解财报压力,短期内只能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钱明指出,新疆某县域市场百户家庭中集成灶安装比例不足10%。下游需求减少使上游厨电工厂面临困境,部分代工厂订单减少或客户不提货。某工厂老板曹峰透露,除头部品牌外,许多代工厂订单减少或客户拖延付款。
忙于生计的年轻人使厨房仍以中老年主导,他们对烟机需求集中于保持厨房干净,但许多品牌两三年后吸力效果衰减。AI厨电功能复杂化导致中老年用户使用意愿低,且售后维修问题难以解决。
经销商转型方向为"渠道能力+客情能力+多品牌厨电+快进快出"。轻资产生意与传统重资产生意形成强烈对比,行业串货将常态化,家电经销商进入微利时代。老板电器如何管控串货、保护经销商利益成为关键问题。
终端门店普遍面临到店客流惨淡、营业额暴跌。吴杨指出,20%家电国补打乱市场平衡,提前透支需求并促使消费者持币观望。国补刺激效果降低,促使经销商期待政策调整。
集成灶清洗难、保修难导致经销商极少推荐。若维修不善影响门店声誉,且经销商多从事多品牌多品类生意,抖音时代短视频吐槽直接影响其他门店生意。中小厂商选择亏本保量,经销商为缓解库存压力、厂家打款压力和销量任务,倾向于降价出货。
售后费时费力使维修同行不敢接手集成灶。消费者被高大上功能吸引后常产生后悔情绪,且几年使用周期内缺乏完整售后服务支撑。国内住房从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进一步抑制集成灶需求。
钱明发现,清洗维修集成灶时难拆卸、难原路安装是最大问题。即使资深维修师傅也难以解决,更别提新手和外包售后。老板电器超万元级集成灶让部分消费者觉得性价比低,导致终端动销欠佳。
老板电器区域经销商吴杨指出,直营、经销商、代销共存导致渠道内耗和乱价。张明强调,工程渠道返点高但需承担成本,老板烟机灶具高毛利率得益于该渠道。
社交媒体平台网友对老板工程机不满,影响区域经销商出货量。包括在内的诸多厨电厂商发力AI厨电,但张岩认为短期内大规模落地恐难实现。
赵航反映名气在当地几乎无知名度,2023年出货量仅几台,2024年干脆停止销售。相比之下,华帝在当地更受欢迎,2024年当地工厂为员工宿舍订购几十台热水器。
集成灶行业持续下行使老板电器需聚焦烟机、灶具等强势品类,但这些品类同样面临内忧外患。一方面走高端路线通过优质服务溢价满足高端客户需求,但国内高端用户有限。
钱明指出,消费者清洗厨电都不愿找师傅上门,Q1厨电清洗订单较去年同期下滑10%以上。烟机可视化屏幕小影响消费者体验,算法虽能解决烹饪口感差异问题,但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极致性价比的需求。
名气在全国市场缺乏知名度,经销商吐槽巴掌大的县城开四家店。老板电器经销商承压之际,未来集成灶品类将陷入更长的下行期。主打性价比的子品牌名气,不仅部分区域市场没"名气",且缺乏经销商保护政策,老板电器能否攻入性价比市场尚存疑问。
在厨电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售后割裂成为集成灶市场的隐痛。名气电器总经理张瑄曾在行业展会公开表示,公司专注于厨电中端市场,凭借良好的用户口碑和先发优势,显著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这种策略有效降低了渠道和门店的获客成本,但也吸引了大量家电“倒爷”涌入市场。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老板电器集成灶营收仅达1.83亿元,占总营收的3.87%。这种营收占比的失衡,直接导致老板电器集成灶在多渠道销售中的出货量严重不足。不仅是老板电器,美大、帅丰、火星等头部品牌同样面临集成灶销量下滑的困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这些品牌均出现营收和利润双降现象。 行业专家曹伟指出,集成灶最初设计是为了解决高房价时代小户型厨房空间的痛点,但现实情况却与预期存在偏差。以上海、宁波等经济发达城市为例,2025年第一季度厨房改造成交均价仅为3.5万元,而在合肥等二三线城市,成交均价甚至不足2万元。这种低价趋势下,集成灶的定价策略显得尤为尴尬。集成灶的8年强制报废期和动辄上万元的价格,与当前性价比主导的家电市场格格不入。更关键的是,集成灶功能越复杂,故障率和清洗维修难度就越高。一位资深维修清洗师傅透露,客户更换烟机、灶具的需求往往取决于实际使用体验,而他们的专业推荐比门店导购更具说服力。 DoNews通过对多家厨电工厂、经销商门店及维修师傅的调研发现,2025年第一季度头部企业烟灶两件套销量普遍下滑30%-40%。创维、小米等兼具品牌力和价格优势的品牌却逆势增长,其中小米烟灶两件套甚至出现霸榜现象。若4月份市场需求持续低迷,618前夕厨电行业必然爆发更激烈的价格战。低价、低毛利率将成为行业长期主旋律。更严峻的是,不同渠道间的冲突加剧了终端出货难度。AI厨电的规模化落地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2025年老板电器能否突破这一瓶颈,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