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蔚来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架构调整,旨在强化问题定义与基础研究。这一变动背后,是对技术深度的追求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
据悉,蔚来新设立了一个大模型部门,并由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任少卿直接主管。这一举措标志着蔚来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又一重要布局。
部门 | 负责人 | 职责 |
---|---|---|
大模型部 | 任少卿 | 负责大模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部署架构与方案部 | 陈昆盛 | 负责部署架构与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
时空信息部 | 张红霞 | 负责时空信息处理与分析 |
一位接近蔚来的人士透露,新设立的技术委员会将作为中台,致力于提升平台的易用性和稳定性。这一调整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高效的智能驾驶体验。
另一位知情人士分析称,调整后的架构是一个“战备架构”,目的是为了尽快提高智驾方案的量产交付速度。这一策略有助于蔚来在智能驾驶领域抢占先机。
蔚来还拥有一个人工智能平台,为智驾研发提供云端算力、数据闭环等基础设施支持。该平台负责人为白宇利,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本月早些时候,有消息称蔚来计划在2025年1月推送Banyan 3.1.0版本的智能系统,该系统将实现首次推送用于智能驾驶的端到端大模型架构。然而,今年7月,蔚来宣布旗下全球首颗车规5nm高性能智驾芯片“蔚来神玑NX9031”流片成功,这标志着蔚来已实现硬件芯片/底层软件自主设计。
对于这一人事调整,蔚来回应称,这是为了确保先进功能更好地交付给用户,同时满足业务多平台、多功能的业务需要,和敏捷地应对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变化,进行的主动调整。
在汽车智能化的大潮中,蔚来汽车的新部门——智驾新部门应运而生。这个部门的核心目标,便是聚焦于应用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易用的智能驾驶体验。据内部人士透露,新设立的技术委员会将扮演中台角色,致力于提升平台的易用性和稳定性,确保智能驾驶技术的顺利落地。
部门 | 职责 |
---|---|
技术委员会 | 提升平台易用性和稳定性 |
资源部门 | 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调配 |
方案部门 | 聚焦应用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 |
据了解,此次架构调整被形容为一个“战备架构”,旨在加快智驾方案的量产交付速度。调整涉及大模型部、部署架构与方案部、时空信息部等多个子部门。例如,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任少卿将接替彭超,直管大模型部;陈昆盛将接替秦海龙,成为部署架构与方案部负责人。而时空信息部负责人袁弘渊已离职,张红霞接管其工作,成为可能的继任人选之一。
蔚来不仅建立了技术委员会,还拥有一个人工智能平台,为智驾研发提供云端算力、数据闭环等基础设施支持。这个平台负责人不变,仍为白宇利。在加入蔚来之前,张红霞曾在百度工作,她的经验和知识将为蔚来智驾新部门带来新的活力。
彭超和秦海龙将被替换为方案负责人,组成虚拟战队,专注于交付工作,并向任少卿汇报。这一调整意味着方案负责人不再直接带团队,也不再负责核心业务,但有权参与团队内成员的绩效评定。这种灵活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据悉,蔚来计划在2025年1月推送Banyan 3.1.0版本的智能系统。该系统将实现首次推送用于智能驾驶的端到端大模型架构,标志着蔚来端到端智驾“虽迟但到”。这一升级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高效的驾驶体验。
今年7月,蔚来宣布旗下全球首颗车规5nm高性能智驾芯片“蔚来神玑 NX9031”流片成功。这标志着蔚来在硬件芯片/底层软件方面实现了自主设计,为未来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晚点Auto报道,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团队的人事变动,主要是因为智驾方案的交付效果未达预期、“端到端”智驾方案落地进展较为缓慢。蔚来对此回应称,这是为了确保先进功能更好地交付给用户,同时满足业务多平台、多功能的业务需要,和敏捷地应对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变化,进行的主动调整。
随着智驾新部门的成立和架构调整,蔚来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更加清晰。未来,蔚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