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6.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达9.8%,较2024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哑铃型"复苏特征,可选消费同比增长12.4%,服务消费保持8.1%的温和增速,与2024年同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结构性分化在基建领域尤为突出,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超过20%,带动整体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至5.3%。
央行3月MLF操作引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机制,单月操作规模突破4500亿元。这种操作模式调整使中标利率区间较2024年同期扩大42个基点,但实际资金成本却下降8-12个基点。以某股份制银行为例,其3月MLF加权平均利率从2.65%降至2.48%,带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下探至2.35%的历史低位。
2025年1-2月信用债净供给量同比下降18%,其中AA+评级品种净增量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31%提升至48%。南银理财研究部数据显示,1年期信用债二级市场溢价率从2024年末的95BP收窄至35BP,而3年期品种溢价率仍维持在120BP以上。这种分化在城投债领域尤为显著,AA级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下降27%,但优质区县级平台债券发行规模同比激增63%。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率指数在2025年3月呈现U型走势,前两周波动率高达25%,但3月18日后回落至12%。这种波动特征与MLF操作节奏高度相关:3月9日操作后VR10Y单日下跌3.2%,而3月28日操作后VR10Y回升1.8%。市场观察发现,当MLF操作规模突破4000亿元时,5年期国开债利差波动率会放大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