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国产AI芯片公司寒武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最新披露的业绩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营收规模几乎追平去年全年,且归母净利润持续改善,环比增长约26%。如此亮眼的数据,不禁让人好奇,这家企业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去年,寒武纪云端产品线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近12倍,达到11.66亿元,毛利率同比减少3.94个百分点。这一成绩背后,离不开公司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产品研发的持续投入。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背景下,寒武纪积极拓展市场,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云端产品线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在业绩持续向好的同时,寒武纪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去年第四季度,公司股价大幅上涨,涨幅最高逼近五倍,最高价一度达到818.87元/股。而“牛散”章建平在去年第四季度新进寒武纪第八大股东,持股占比1.28%,今年一季度末增持至1.46%;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则连续增持,并在今年一季度加大增持力度,持股比例达到3.7%。与此同时,北上资金也持续增持,进一步彰显了寒武纪的资本魅力。
作为国产AI芯片龙头,寒武纪-U在技术上具有显著优势。公司提供的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已集成于超过1亿台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中。此外,思元系列产品也已应用于多家服务器厂商的产品中,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今年一季度,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5亿元,继去年第四季度扭亏后再度实现盈利。为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领域核心处理器芯片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研发投入10.7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1.31%。这表明,寒武纪在技术上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
与CPU、GPU等芯片相比,寒武纪研发的通用型智能芯片能够更好地匹配和支持人工智能算法中的关键运算操作,在性能和功耗上存在显著优势。此外,具备灵活的指令集和精巧的处理器架构,技术壁垒高但应用面广,可覆盖人工智能领域高度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这些特点使得寒武纪的智能芯片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产销量来看,去年智能芯片及板卡产量同比下降88.9%,销量同比增长五成至3.89万片,库存同比下降约2%。前五大客户贡献销售总额九成以上,这表明寒武纪在市场上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份额。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深入,寒武纪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4月18日,业绩报告揭晓,一季度营收规模逼近去年全年,净利润也实现显著提升,环比增长约26%。云端产品线业绩尤为亮眼,同比增长近12倍。
在股东名单中,"牛散"章建平去年四季度成为第八大股东,持股比例从1.28%增至1.46%,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同样持续增持,持股比例达到3.7%。与此同时,华夏上证科创板50等指数基金开始减持,而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开放型指数基金新晋成为十大股东。
章建平的增持行为和北上资金的持续关注,显示出市场对寒武纪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去年,寒武纪营业收入达到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尽管归母净利润仍为负,但亏损幅度已收窄近五成。特别是去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2.72亿元,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
股价方面,去年寒武纪股价最高涨幅接近五倍,最高价一度触及818.87元/股。
云端产品线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近12倍,达到11.66亿元,毛利率同比减少3.94个百分点。公司表示,持续拓展市场,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是云端产品线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产品线 | 营业收入 | 同比增长 |
---|---|---|
云端产品线 | 11.66 | 11.12倍 |
边缘产品线 | 2.89 | -39.3% |
寒武纪作为A股算力龙头,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其智能处理器IP产品已集成于超过1亿台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中,思元系列产品也已应用于多家服务器厂商的产品中。
今年一季度,寒武纪营业收入11.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5亿元,继去年第四季度扭亏后再度实现盈利。公司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研发投入10.7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1.31%。
与CPU、GPU等芯片相比,寒武纪研发的通用型智能芯片在性能和功耗上具有显著优势,具备灵活的指令集和精巧的处理器架构,技术壁垒高但应用面广,可覆盖人工智能领域高度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去年智能芯片及板卡产量同比下降88.9%,销量同比增长五成至3.89万片,库存同比下降约2%。前五大客户贡献销售总额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