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第四范式曾一度被视为明星企业,然而,随着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的发布,其营收增速放缓,发展困境逐渐显现。
为了维持运营,第四范式只能通过外部融资来筹集资金。截至目前,第四范式通过融资及上市募资共获得约75亿元的现金储备,尽管短期内其资金链不至于完全断裂,但从长远来看,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可能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对第四范式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担忧情绪,从而增加融资成本,甚至会导致融资困难。
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的标杆客户数量分别为75个、104个、139个和98个,而在2024年上半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标杆用户群体平均营收贡献分别为1148万元和1487万元,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这意味着第四范式对于大客户的依赖度正在加深。大客户依赖度高是一把双刃剑,第四范式虽然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一旦大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或出现信用风险,将会导致第四范式的回款能力受到影响。
尽管业绩与业务均有所改善,但第四范式仍面临着持续亏损、盈利艰难等问题。根据招股书及财报,2021年至2023年,第四范式的总营收分别为20.18亿元、30.83亿元和42.0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8.02亿元、16.53亿元和9.21亿元。巨额研发投入是导致第四范式难以实现盈利的主因之一,与众多人工智能企业一样,第四范式的研发投入十分巨大,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研发费用分别为12.49亿元、16.50亿元、17.68亿元和13.7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5.3%、53.5%、42.05%和42.7%。
频繁的人事变动反映了第四范式对于战略调整和业务拓展的迫切需求,毕竟其一直押注的大模型尚未对业绩带来明显助力,未来,能否借助大模型之势突破天花板,还是一个未知数。2024年1月,第四范式原总裁裴沵思为投放更多时间精力,用于个人事业而辞去总裁职务,并确认与董事会无意见分歧。同时,总裁一职由首席架构师胡时伟接任。
尽管第四范式的总营收一直保持增长,但增速却已经明显放缓,比如在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总营收增速分别为114.21%、52.73%、36.38%和26.1%,整体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这意味着第四范式的总营收增长还能维持多久仍是一个未知数。
第四范式贸易应收账款高企,与其引起为傲的标杆客户息息相关。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其贸易应收账款分别为7.78亿元、14.93亿元、18.43亿元和17.70亿元,贸易应收账款高企降低了第四范式的资金使用效率,如果无法及时收回,将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经营活动。
相比盈利遥遥无期,一个更值得警惕的现象在于,第四范式正在持续“失血”。2023年9月28日,第四范式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55.6港元/股,截至当日港股收盘,其股价最终上涨5.22%至58.5港元/股,对应总市值为271.48亿港元。艰难上市后,第四范式的股价表现难言乐观,截至11月22日港股收盘,其股价仅剩44港元/股,已经跌破了发行价,对应总市值为204.89亿港元,近70亿港元的市值灰飞烟灭。
面对困境,第四范式能否找到突破之道,开启新的篇章,我们拭目以待。
第四范式在维持运营的过程中,确实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来筹集资金。截至目前,第四范式已经通过多轮融资及上市募资,积累了约75亿元的现金储备。这一数字虽然保证了短期内的资金链不会断裂,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持续的负现金流可能会引起投资者和债权人对第四范式未来盈利能力的担忧,进而增加融资成本,甚至可能面临融资困难的风险。
从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的标杆客户数量逐年增加,分别为75个、104个、139个和98个。尤其在2024年上半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标杆用户群体的平均营收贡献分别为1148万元和1487万元,显示出增长趋势。这一数据表明,第四范式对大客户的依赖度正在加深,同时也展现了其在大客户服务上的实力。
第四范式将自己定位为“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提供商”,在决策类人工智能赛道中,其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这一地位得益于第四范式客户服务深度和用户粘性的不断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总用户数达到224个,标杆用户群体平均营收贡献高达1487万元。
第四范式通过先知Inside模式,成功打造了40款以上的人工智能产品,涵盖智能鼠标解决方案、智能会议解决方案、AI数字人视频合成平台、三维扫描建模设备等。这些产品已在企业中形成多场景应用,展示了第四范式在AI领域的综合实力。
尽管第四范式业绩有所改善,但亏损状况依然严峻。2021年至2023年,第四范式的总营收分别为20.18亿元、30.83亿元和42.04亿元,而净亏损分别为18.02亿元、16.53亿元和9.21亿元。这表明,第四范式在扩大营收的同时,盈利能力仍需提升。
第四范式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分别为12.49亿元、16.50亿元、17.68亿元和13.7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5.3%、53.5%、42.05%和42.7%。然而,如何将巨额研发投入转化为商业价值,仍然是第四范式面临的一大挑战。
近年来,第四范式频繁出现人事变动,如2024年1月,原总裁裴沵思辞去职务,由首席架构师胡时伟接任。这些变动反映了第四范式对战略调整和业务拓展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内部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第四范式的财务状况和资本市场表现同样值得关注。2023年9月,第四范式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55.6港元/股。然而,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并不乐观,截至11月22日港股收盘,股价已跌破发行价,市值大幅缩水。这一现象引发了投资者对第四范式未来发展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