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纵目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6.18%,而2022年同期营收同比增速高达108.44%。这一增速的显著放缓,让这家曾经的行业明星企业陷入了困境。
3月28日,纵目科技向港股递交了IPO申请。然而,由于招股书满6个月后未能通过审核,纵目港股上市申请于2024年9月28日失效。这并非纵目科技首次尝试上市,在此之前,它曾两次尝试登陆资本市场,但均以失败告终。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与一汽红旗、长安汽车等多家国内主流主机厂商建立了量产合作关系。2015年至2022年期间,纵目科技完成了A轮至E轮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联想、小米集团、君联成业等资本,当时估值超90亿元,成为中国ADAS赛道的一只独角兽。
融资轮次 | 投资方 | 时间 | 估值 |
---|---|---|---|
A轮 | 联想 | 2015年 | 未公开 |
B轮 | 小米集团 | 2016年 | 未公开 |
C轮 | 君联成业 | 2017年 | 未公开 |
D轮 | 未公开 | 2018年 | 未公开 |
E轮 | 未公开 | 2020年 | 90亿元 |
前纵目员工透露,2023年上半年纵目业绩确实不行,下半年业绩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拿到了某头部车厂高阶智驾业务。然而,由于软件架构不合理、人员冗余、内部斗争等因素,纵目行车产品和高阶智驾技术上迟迟没有重大突破,项目开发和交付进度缓慢,导致合作的车企明星车型交付延期。
据雷峰网新智驾报道,纵目科技昨日召开全员会,因业务未达预期,自本月起停发工资,只发基本生活费。这一举措无疑加剧了市场对纵目科技前景的担忧。
2023年,纵目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6.18%,相较于2022年同期108.44%的增速,显得波澜不惊。然而,在这看似平缓的背后,纵目科技正以AI赋能,在逆境中寻求破局的新篇章。
年份 | 事件 | 合作伙伴 |
---|---|---|
2013年 | 成立 | 无 |
2015年-2022年 | 完成A轮-E轮融资 | 联想、小米集团、君联成业等 |
2017年 | 在新三板市场挂牌 | 无 |
2022年 | 估值超90亿元 | 无 |
2023年 | 营业收入4.98亿元 | 理想、赛力斯、长安、岚图和中国一汽 |
从2013年成立至今,纵目科技凭借AI技术,与一汽红旗、长安汽车等国内主流主机厂商建立了量产合作关系。截至2023年,纵目科技的五大客户贡献了总收入的93%,其中包括理想、赛力斯、长安、岚图和中国一汽。
纵目科技曾于2017年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但不久后便宣布摘牌。五年后,纵目科技转战科创板, 向资本市场发起挑战。然而,2023年9月,纵目科技撤回了IPO申请。
尽管上市之路波折,但纵目科技始终没有放弃。前纵目员工透露,2023年上半年,纵目业绩确实不佳,但下半年由于拿到了某头部车厂的高阶智驾业务,业绩有所回升。
然而,由于软件架构不合理、人员冗余、内部斗争等因素,纵目科技在行车产品和高阶智驾技术上迟迟没有重大突破,项目开发和交付进度缓慢,导致合作的车企明星车型交付延期。
据DoNews11月26日报道,纵目科技因业务未达预期,自本月起停发工资,只发基本生活费。这一举措无疑给纵目科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预示着企业即将迎来变革。
面对困境,纵目科技并未放弃。在AI赋能的大背景下,纵目科技有望抓住新的机遇,实现逆境中的破局。
未来,纵目科技将继续深化与主机厂的合作,优化产品线,提升技术实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同时,纵目科技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拓展业务范围,为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