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长城汽车裁员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长城汽车通过非协商一致调岗、降薪等方式,涉及上百人被裁。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也引发了行业对于劳动权益的思考。
爆料人称,人事部门以“近一年内三次绩效考核结果为D,视为不胜任当前岗位要求”为依据,将她由技术类岗位调整至仓管岗位,工资也降至3000元/月。对于该调整,她表示明确拒绝,并与人事协商未达成一致。此外,爆料人还表示,调岗通知书称其一年内三次绩效考核结果为D的说法并非属实,因为她近一年内三次的季度绩效分别为C、C、D。且对于2024年第三季度的评级D,她也表示不认可并且没有签字。
爆料人表示,她在工作软件“钉钉”上书面通知了人事拒绝调岗,但人事未进行回应。三天之后,她收到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对此,她表示并不认可并要求赔偿,目前其与公司正处在劳动仲裁阶段。
记者就“恶意裁员”一事联系了长城汽车证券部,但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复请求置评的邮件。
长城汽车此次裁员事件,引发了业界对于劳动权益和企业管理的关注。一方面,员工在面临岗位调整、降薪等情况下,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如何平衡内部管理与发展,确保员工权益得到保障,也是企业需要深思的课题。
在面对企业裁员风波时,员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应对策略 | 具体措施 |
---|---|
了解企业政策 | 查阅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了解裁员流程和补偿标准。 |
寻求法律援助 | 如遇到不公平待遇,可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权益。 |
积极沟通 | 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裁员原因,争取合理补偿。 |
提升自身能力 | 在职场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降低被裁员的风险。 |
长城汽车裁员事件 提醒我们,关注劳动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企业应尊重员工权益,合理调整内部管理,确保员工在职场中得到公平待遇。同时,员工也要增强自身权益意识,积极应对职场挑战。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长城汽车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推进新能源转型。然而,在这场转型过程中,长城汽车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包括裁员风波。
据南财快讯记者报道,近日,长城汽车前员工爆料称,长城汽车通过非协商一致调岗、降薪等方式恶意裁员,涉及人数达上百人。爆料人称,人事部门以“近一年内三次绩效考核结果为D,视为不胜任当前岗位要求”为依据,将她由技术类岗位调整至仓管岗位,工资也降至3000元/月,与调整之前的薪资出现较大差距。
据了解,长城汽车此次调岗降薪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以应对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然而,这种做法却引发了员工的不满,认为公司恶意裁员,侵犯员工合法权益。
调整前岗位 | 调整后岗位 | 薪资变化 |
---|---|---|
技术类岗位 | 仓管岗位 | 降低至3000元/月 |
此次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方面,员工权益受损,导致员工对公司的不满情绪蔓延;另一方面,长城汽车的形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长城汽车应更加注重员工权益,以稳定团队,推动公司发展。
针对此次事件,长城汽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面对新能源市场的竞争,长城汽车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关注员工权益,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以稳定团队,推动公司发展。在新能源转型之路上,长城汽车还需付出更多努力,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