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步步高,如今却深陷破产风波。这家民营超市巨头,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困境的呢?
当然,步步高的衰落有自身内部管理层的决策失误,但更多的经营压力还是来自外界。随着电商及新零售业态的强势崛起,传统的零售商超无一不面临挑战。
2021年,在疫情、电商等因素影响下,步步高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1.84亿亏损;到了2022年,步步高股份更是因重资产投入较大,导致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致使亏损进一步加剧达25.44亿元,同比扩大了1281.40%。
因门店房租、人工、设施等大额支出,传统零售相比线上销售在价格、经营成本上均不占优势。
电商、社区团购、闪购等新业态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大卖场模式的线下商超的客流,再加上疫情这几年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当前,国内传统商超行业正积极探索改造升级的新路径,以应对市场变化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其中,三大主流策略尤为显著:
简单来讲就是,步步高股份不满足于做零售,而是加杠杆投入地产,甚至一度对标万达。在回复2022年年报问询函中,步步高股份也承认这一战略失误——因重资产投入较大,导致流动资产占比较小,流动负债占比过大。
1995年12月24日,步步高第一家超市门店正式开业。此后由湘潭到长沙,步步高飞速成长,一举成为湖南最大的连锁商超企业。到了2001年,步步高股份完成员工股份分享制改革,开始战略调整,进军百货业。
昔日被誉为“民营超市第一股”的步步高,如今却陷入债务与经营的双重泥潭,甚至几次在破产审查的边缘徘徊。
然而,当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传统商超的供应链体系优势不再,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网购、即时零售等新兴业态更是加剧了市场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人货场”逻辑已然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人货场”的重构成为了必然趋势。
可以说,在迅速壮大的前二十几年里,步步高可谓是风光无限,其发展历程曾被视为传统零售行业的典范。但如今,面对新的挑战,步步高需要找到创新的服务模式以及升级购物体验,才能在零售的艰难时代活下去。
根据步步高股份最新财报,2024年上半年,截至期末公司超市门店减少至78家,百货门店减少至37家;公司营业收入17.11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0.78亿元。虽然仍旧亏损,但已是大幅减少,至少让人看到了希望。
步步高的困境,是传统零售行业在新时代面临的一个缩影。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步步高的破产,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失败,更是传统零售业在新时代下转型困境的一个缩影。从辉煌到低谷,步步高的故事充满了警示。
年份 | 亏损金额 | 原因 |
---|---|---|
2021年 | 1.84 | 疫情、电商冲击 |
2022年 | 25.44 | 重资产投入,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 |
步步高的困境,一方面源于电商和新零售的崛起,另一方面则是自身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失误。从数据上看,步步高的亏损逐年扩大,这背后是经营压力的加剧。
传统零售商超在价格和经营成本上相比线上销售不占优势。同时,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出现,对线下商超的客流造成了巨大冲击。这种情况下,传统零售商超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艰难。
步步高曾试图通过加杠杆投入地产来转型,但这种战略失误导致了流动资产占比小,流动负债占比大。2023年,步步高开始尝试轻资产模式,将部分门店转让给湘潭产投投资。
在国资委的介入下,步步高进入了重整程序。2023年10月,步步高重启湖南、广西等地33家门店,并推行低价折扣策略。这些调整似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能否真正走出困境,还有待观察。
在新零售时代,"人货场"的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企业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步步高的案例告诉我们,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
步步高的破产,是传统零售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痛点。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零售商超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