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一个成立已有9年的电商平台,其品牌形象因假货问题而屡受打击。尽管其业务范围已经从最初的热门鞋服拓展至全品类,但“假货”二字依然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在其头顶。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得物的相关投诉高达24.8万条,其中大多数与鉴定问题有关。消费者和卖家反映,真货被误判为假货,假货被误判为真货,导致鉴定结果缺乏保障。
一位接近得物的内部人士透露,鉴定行业存在乱象,只需支付两三万元费用,就能轻松获得鉴定师证书。这使得市场上的假货越来越难以鉴别。
得物与中检达成鉴别战略合作,但中检强调,其不直接参与得物的鉴定,仅对少量疑难商品进行鉴定。这意味着,得物的鉴定证书只能作为参考,而非权威证据。
商家反映,得物对他们的费用收取过高,包括7.5%-9.5%的佣金、5%的服务费、1%的转账费、2%的售后无忧服务费等,这些费用总计约占销售额的30%。
随着Z世代回归消费理性、“炒鞋热”褪去,得物的刚需性消失。为寻求新的增长点,得物开始发力跨境市场,寻求海外增量。
低价竞争和海外代购行业的不景气,让得物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电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得物能否实现逆袭,成为行业新贵,还是逐渐成为“时代的眼泪”?这一切,都将是未来得物需要面对的课题。
得物,一个创立于2015年的电商平台,曾经以其独特的发烧友定位吸引大量用户。然而,随着其逐渐成为全品类电商平台,假货问题如影随形,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
投诉内容 | 数量 |
---|---|
鉴定结果争议 | 18万条 |
假货问题 | 6万条 |
其他问题 | 10.8万条 |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鉴定行业存在乱象,部分鉴定师仅通过短期培训便获得证书。这使得鉴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面对假货问题,得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重塑品牌形象。
得物曾凭借“炒鞋热”迅速崛起,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得物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
面对假货问题,得物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重塑品牌形象。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