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自媒体的言论影响力不容小觑。2023年10月,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之后,一场围绕微博账号“万能的大熊”的舆论风波席卷而来。该账号发布了一条毫无根据的微博,称联想宣布与英伟达达成合作,同时强调联想总裁杨元庆从未考虑过与华为合作。这条微博一经发出,便在评论区引发了大量对联想公司的负面评价和攻击性言论。
面对这一事件,联想集团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勇敢地走上了法律维权之路。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法适用普通程序,对联想集团与微博用户“万能的大熊”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进行了审理。一审判决联想集团胜诉,被告“万能的大熊”需向联想集团道歉,并支付经济损失及相关费用16万余元。
根据判决书,被告“万能的大熊”明知关于联想与华为的言论较为敏感、易引发舆情、煽动网民情绪,却仍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发布涉案微博。被告明知涉案微博系不实内容,却仍放任其传播、舆论发酵,存在主观过错。此外,被告提供证据欲证明涉案微博内容非其原创,但案外微博账号是否发布相似言论、是否存在内容相似的新闻报道,均与本案被告是否构成侵权无关。
判决书中明确指出,被告需向联想集团支付经济损失100000元,公证服务费6240元、律师费60000元,以及案件受理费5931元。这些费用的支付,旨在对联想集团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本案的胜诉,不仅是对联想集团名誉权的有力维护,更是对自媒体时代下言论责任的明确警示。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今天,每一个自媒体账号都肩负着传递真实、客观信息的责任。编造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他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网络环境的和谐。
联想集团此次维权成功,为我国企业在面对网络侵权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未来,企业应更加重视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真伪难辨的问题。2023年10月,一场由自媒体引发的联想维权案,将网络谣言的威力与法律制裁的严肃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
2023年10月 | 微博用户“万能的大熊”发布不实微博 | 引发联想公司负面评价,损害公司名誉 |
2023年8月21日 | 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联想胜诉 | 被告需向联想支付经济损失及相关费用16万余元 |
事件起因于2023年10月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后,微博用户“万能的大熊”发布了一条关于联想与华为合作的虚假信息。该微博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捏造了联想与华为的对立事实,引发了大量负面评论和攻击性言论。
面对这种情况,联想公司果断采取了法律行动。经过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审理,一审判决被告“万能的大熊”向联想集团道歉,并支付经济损失及相关费用16万余元。
此案为网络谣言的法律后果提供了明确的案例。
该案例来源于DoNews的报道,具体时间为2023年8月21日。
来源 | 时间 | 报道内容 |
---|---|---|
DoNews | 2023年8月21日 | 报道了联想集团与微博用户“万能的大熊”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的一审判决结果 |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谣言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未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共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相信我们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