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长城汽车起诉自媒体侵害名誉权的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长城汽车曾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删除发布的案涉文章,并在《人民日报》以及《法制日报》显著位置连续30天刊登,同时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然而,法院最终驳回了长城汽车的诉讼请求。
微博用户车主程程爱国产于20日发布了一张民事起诉状截图,显示长城汽车起诉自媒体“车主程程爱国产”侵害名誉权一案败诉。法院认为,长城汽车作为知名的汽车企业,面对非恶意的批评、质疑,应承担必要的容忍义务。被告质疑文章中的一些表述虽不严谨,但仍属于正常的评论范围之内,原告应予以理解与宽容,不能据此认为其存在恶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名誉权纠纷案件频发。在众多案件中,如何界定“恶意”成为焦点问题。一方面,企业希望维护自身名誉,对恶意攻击者进行法律维权;另一方面,自媒体、网民等希望表达观点,对企业的不足进行批评。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案中,法院强调长城汽车作为知名企业,应承担必要的容忍义务。这一判决为企业与自媒体、网民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今后的名誉权纠纷案件中,企业或许可以更加宽容地对待非恶意的批评,为自媒体提供更多发声空间。
1.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自身形象;
2. 加强与自媒体、网民的沟通,了解他们的观点和需求;
3. 对于恶意攻击,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4. 在面对非恶意批评时,保持宽容心态,积极回应;
5.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长城汽车名誉权纠纷案的判决,为企业在面对名誉权纠纷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日子里,企业应学会在容忍与维权之间找到平衡,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案例来源 | 具体时间节点 | 案例概述 |
---|---|---|
微博用户车主程程爱国产 | 2021年8月20日 | 长城汽车起诉自媒体“车主程程爱国产”侵害名誉权一案败诉。 |
在近年来自媒体时代的大潮中,一场涉及知名企业容忍义务的案例引发了广泛关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起案件的始末。
时间 | 事件 |
---|---|
2023年8月20日 | 微博用户“车主程程爱国产”发布民事起诉状截图 |
2023年8月21日 | 长城汽车起诉自媒体“车主程程爱国产”侵害名誉权 |
2023年 | 法院驳回长城汽车的诉讼请求 |
在这起案件中,法院认为长城汽车作为知名企业,面对非恶意的批评、质疑,应承担必要的容忍义务。
法院观点 | 具体阐述 |
---|---|
企业容忍义务 | 长城汽车作为知名企业,应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面对非恶意的批评、质疑,应保持冷静,给予理解与宽容。 |
评论范围 | 被告质疑文章中的一些表述虽不严谨,但仍属于正常的评论范围之内,原告应予以理解与宽容。 |
恶意认定 | 法院认为,原告不能仅因被告的质疑不严谨就认定其存在恶意。 |
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企业应如何应对此类事件?
在自媒体时代,企业与自媒体的关系愈发紧密。未来,双方应携手共进,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一方面,企业要提升自身实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自媒体要坚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只有这样,自媒体与企业在新时代才能实现共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