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作为40.99%的第一大股东,在2024年3月27日完成45.51亿元战略增资,与南方资产、安渝基金形成资本三角。值得注意的是,交银投资持股从1.76%跃升至3.34%,显示险资对智能电动的重新加仓。融资用途中,智能化研发占比62%,渠道建设占28%,产品迭代占10%。
当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25%临界点,行业估值逻辑发生质变。以比亚迪2023年Q4为例,其刀片电池专利池推动股价从150元飙升至280元,期间机构持仓占比从38%增至67%。但需警惕:2024年7月碳酸锂价格回落至12万元/吨,碳酸锂提纯技术企业估值承压。
在2024年6月14日LFP电池能量密度突破220Wh/kg的节点,建议采用「技术专利+成本曲线」双因子筛选。以宁德时代为例,其2023年Q4毛利率34.2%,同时布局钠离子电池,形成双重护城河。操作细节:在2024年7月23日PEV渗透率突破28%时,分三周加仓,目标价285元。
当特斯拉上海工厂三期预计带来50万辆年产能,需同步关注锂电设备企业与正极材料的产能错配。建议在2024年8月15日产能爬坡节点前,将锂电设备板块仓位从35%降至20%,同时增持正极材料标的。
当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50亿元,且科创50ETF成交量突破300万手,可启动三档网格交易:第一档持有20%,第二档持有30%,第三档持有50%。历史回测显示,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期间,该策略年化收益率达67.3%,最大回撤控制在18.7%。
当小鹏G6搭载XNGP系统市占率突破12%,且激光雷达成本从3000元降至800元,建议关注上游核心部件。以德赛西威为例,其车载智能系统市占率从2023年Q1的5.8%跃升至2024年Q2的19.3%,在2024年7月23日可分批建仓,目标价58元。
当机构持仓TOP50中新能源板块占比从2023年12月的31%升至2024年6月的39%,且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股机构持仓集中度超60%,建议采用「机构动量+技术形态」组合策略。具体操作:在2024年7月20日前,将新能源仓位从40%提升至55%,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拓普集团、中环股份。
当梯次利用电池占比从15%升至25%,需关注上游资源端。建议在2024年8月20日前,增持锂云母提锂企业,同时减持下游正极材料。历史数据显示,该策略在2022年9月政策发布后,相关标的跑赢行业均值42个百分点。
未来半年,建议聚焦三大主线:1)智能驾驶算力;2)固态电池量产;3)钠离子电池成本。操作上可分三阶段:7-8月布局上游,9-10月过渡至中游,11-12月关注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