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长安银行巨额存款神秘消失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相关报道,长安银行在托管过程中,一客户存款高达12.52亿元神秘消失,引发了对银行托管业务和金融安全的讨论。
据了解,此次事件涉及的是优策投资的私募基金,其存款账户资金在长安银行托管期间神秘消失。据记者调查,优策投资与长安银行签订了《协议存款合同》,约定存款不得开通网银,不得用于任何金融业务。然而,银行账户流水凭证显示,巨额资金被转出,涉嫌违反存款协议。
对于此事,长安银行方面表示,已将相关资料提交至司法机关。同时,银行方面也强调,其作为存款结算账户,客户存取款是自由的,且银行不具有基金托管人资格,所以不存在监督职能。至于后续资金异常流出情况,银行方面称是按照企业要求开通了网银。
此次事件引发投资者担忧,巨额资金去向不明,谁该对此负责?对此,记者调查发现,三个存款账户除了向基金投资账户转过款,还向三家外部公司转过款,分别是:宝鸡凤凰岭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畅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宝鸡远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事件发生后,监管层高度重视,要求长安银行和托管券商说明情况。据了解,兴业证券和海通证券作为优策投资私募产品的托管券商,是否知情?目前尚无确切消息。
记者获取的优策长实基金协议存款合同显示,甲方向乙方支付的本金和利息等必须划至本合同约定的乙方指定账户内,不得划入其他账户。同时,根据资金监管要求,乙方不开通网银,不用此笔存款做任何金融业务。
然而,记者获取的银行账户流水凭证显示,2019年3月到2024年6月21日,基金投资账户合计向存款账户汇入61.6亿元,又从存款账户转出到基金投资账户合计51.67亿元,差额9.93亿元。这一金额与银行流水显示的三个账户总计8.6万元的余额严重不符。
针对此事,金融专家表示,银行托管业务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环节,应加强监管。同时,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也要提高风险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自身权益。
优策投资,一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自2018年起,向投资者承诺提供稳定回报。2019年4月至2023年5月,优策投资与长安银行签订《协议存款合同》,将“优策长实”、“优策长秀”、“优策月月盈3号”三只产品的资金,存入长安银行宝鸡金陵支行和长安银行宝鸡科技支行私募基金专户。协议中明确指出“不得开通网银”和“本合同约定的乙方指定账户内,不得划入其他账户”,旨在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
产品名称 | 存款金额 |
---|---|
优策长实 | 4 |
优策长秀 | 7.4 |
优策月月盈3号 | 1.78 |
在此案例中,监管的缺位无疑为违规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长安银行作为银行托管人,应当承担起监管的职责,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但据记者调查,长安银行并未充分履行监管职责,导致协议存款合同中的安全保障条款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投资前应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选择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降低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