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幕低垂之际,比亚迪的一则公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资本市场的夜空炸响。2024年度利润分派方案的大幅调整,不仅彰显了比亚迪的雄心壮志,也引发了市场对成长潜力和投资者信心的热议。
4月22日,比亚迪宣布,在原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74元的基础上,新增每10股送红股8股,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2股。这意味着,比亚迪将以每10股合计送转20股的慷慨姿态,总股本从当前的30.39亿股膨胀至91.17亿股,扩张幅度高达200%。
公告一出,比亚迪AH股价便迎来了一波上涨,A股涨幅一度超过5%,收盘价报371.99元人民币,H股上涨4.79%,报393.8元港币。这背后,既有公司自身的成长动力,也折射出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
追溯至今年3月,比亚迪刚在港股完成了一笔巨额定增,以335.2港元/股的配售价融资435.0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08亿元。如今,参与配售的投资者限售期将至,比亚迪股价的上涨,无疑让他们提前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比亚迪的这一举动在A股市场可谓是颇为“激进”。自2016年部分企业利用“高送转”引发监管关注后,A股市场对此行为一直保持谨慎,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接连发布规则,约束转送比例在50%以上的高送转行为。
比亚迪此举可以说是2017年以来A股最为“激进”的送转。股价是比亚迪近五倍的贵州茅台,总股本也不过12.56亿股,仅约比亚迪当前股本的41%。
那么,王传福为何选择学习黄仁勋?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启示呢?
黄仁勋,这位英伟达的CEO,去年6月在公司总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每股股价超过1000美元时,宣布将向投资者每股额外赠送9股,也就是“1拆10”方案,以降低股东的持仓成本。该方案发布后,英伟达股价暴涨接近27%。
苹果也曾进行过类似的拆股操作,2014年6月,苹果进行1拆7股,股价由600多美元降至90多美元,随后开启了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大涨近5倍。2020年8月31日,苹果 实施1股拆成4股的操作,涨幅虽然不如上次,但也创造了一轮超过30%的上涨。
比亚迪此次的“1拆3”虽然与英伟达的“1拆10”相比略显逊色,但在提高流动性上,效果同样显著。
如果此次比亚迪高送转方案顺利实施,公司流通盘将扩大近3倍。以4月22日A股收盘价354.84元计算,除权后股价将下探至116.95元,H股价格同步调整至约120港元。以港股交易每手500股测算,投资者原来的持仓门槛超过18万港元,但现在只需6万港元即可参与交易。
“以往企业在高送转之后一般都会大涨,因为股价降低会提高投资活跃度,有利于公司的市值管理。”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受访时表示。
不过,比亚迪如此激进的拆股方式,也引发了市场对其高送转必要性的探讨。
比亚迪在公告中指出,实施高送转主要是“考虑公司总股本较小”、“并充分考虑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合理诉求”。
但wind数据显示,在A股高股价排行榜前十五名中,比亚迪是总股本规模最高的一只。公告前,比亚迪A股股价为354.84元,在A股市场位列第七,但却以30.39亿股的总股本规模,居于15家企业之首。
股价排名最高的贵州茅台,最新收盘价为1552元/股,公司每股收益高达68.64元,但总股本仅12.56亿股,远远小于比亚迪当前的总股本。股价排名第三的北方华创,最新收盘价为455.79元/股,公司每股收益10.57元,但总股本也仅为5.34亿股。
从每股收益角度来看,比亚迪2024年每股收益为13.84元,目前A股中每股收益超过10元的只有8家公司,但比亚迪30.39亿的总股本,在这8家企业中也属于较高水平。
如果高送转顺利实施,比亚迪的每股收益将降至4.42元,被踢出每股收益双位数的行列。
高送转只是数字游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资本市场谈“高送转”色变。
在接连发生了利用高送转操纵市场配合减持、内幕交易、信披不规范等情况后,2018年11月23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转股份信息披露指引》,明确了亏损、净利润大幅下滑等三种情形下,上市公司不得高送转,对上市公司主体提出了多项信披要求,遏制部分上市公司以“高送转”之名拉抬股价,借机减持的行为。
根据沪深主板要求,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有三个前提条件:最近2年同期净利润持续增长,且每股送转股比例不得高于最近2年同期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报告期内实施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导致净资产有较大变化的,每股送转股比例不得高于报告期末净资产较之于期初净资产的增长率;最后,上市公司最近两年净利润持续增长且最近3年每股收益均不低于1元,上市公司认为确有必要提出高送转方案的,每股送转比例可以不受前两款规定的限制,但应当充分披露高送转方案的主要考虑及其合理性,向投资者揭示风险,且其送转后每股收益不得低于0.5元。
综合来看,满足最近两年净利润持续增长,且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0%的企业合计221家;满足最近两年净利润持续增长以及最近3年每股收益均不低于1元的A股上市公司合计有195家。
“可能会有一些企业也推出方案,但是数量不会很多。因为监管口径很早就明确了的,高价的绩优股一直都有高送转的空间,比如茅台部分投资者希望公司能拆股,但企业出于发展需要等实施得比较少。有的可能是认为没有必要,拆股对长期价值的提升没有直接影响,另外拆股需通过转增股本实现,可能涉及税务问题等。”华南一家资深的私募机构合伙人指出。
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也向记者指出:“高送转本身没太大意义,就是数字游戏,对于高价股可以增加流动性,但A股绝大多数公司的股价都不超过100元。”
由于过往经验中,高送转往往能带动上市公司股价上涨,被看作是提振市场信心的有效工具之一,因此,有部分投资者将其夸张为“牛市”的信号。
但归根结底,高送转不过是一场数字游戏。
就实质而言,高送转仅仅是一种“股本扩大、股份拆细”的账面处理,属于股东权益的内部调整,与公司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无直接关联,对投资者持股比例没有实质影响,更无法提升上市公司价值。
并且,在面值退市潮愈演愈烈的当下,股本扩张如果没有业绩支撑,最终只会是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