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机器人产业竞争激烈,特斯拉与小鹏汽车在车展上展示新技术,引领产业化落地

2025-04-24 8:35:12 股票分析 facai888

一场机器人的人形马拉松刚刚落下帷幕,紧接着,机器人行业 站在了大众的眼前。此次,受到瞩目的焦点非特斯拉与小鹏汽车莫属。正如张永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所言,今年的“人工智能+”将成为汽车产业的新战略方向。这其中,“+”或许意味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汽车一旦智能化,其影响力和外溢效应将迅猛增长,智能汽车产业很快将演变成为聚合型的智能产业……智能汽车的四肢如若行走,那就变成了机器人,汽车也就转变成了一个深度智能的智能体,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服务的各个领域。”

早在多年前,马斯克就将特斯拉定位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并频繁强调:“我们的汽车,本质上是有着轮子的机器人。”——或许,从造车到造机器人,距离只是咫尺之间。对于车企而言,跨入机器人领域,根本算不上“跨界”,而是可以将已有的技术进行二次利用,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再推出一款“新品”。

就在今天,小鹏的Iron人形机器人也来到了上海车展,展示出了行走、挥手、握手等动作,在步态等方面相较于上一次科技日的展示,有了显著进步。小鹏的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工业量产。

是特斯拉这个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马斯克最新透露,预计到2025年,将在工厂部署数千个Optimus人形机器人,目标是到2029-2030年实现年产百万台。

中美机器人产业竞争激烈,特斯拉与小鹏汽车在车展上展示新技术,引领产业化落地

在供应链层面,对于汽车制造厂而言,从关节到电机等诸多零部件均可复用。

不久前,Optimus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张工程师在工厂组装测试机器人的照片,并配文“Me, Robot”——这是不是意味着对电影《I, Robot》的致敬呢?

在这一波机器人落地的浪潮中,特斯拉和小鹏作为汽车制造商,率先迈出了步伐。为何是车企呢?

图 | 马斯克4月2日分享的Optimus行走视频

在技术层面上,例如特斯拉的Optimus头部便配备着与汽车相同的智能驾驶摄像头,内置FSD并与AI系统共享,实现“技术同源”。

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中的Optimus肩部结构与特斯拉4月初展示的Optimus有所区别。

另外,车间工作重复度高、标准化程度强,更适合人形机器人应用。券商分析指出,车企更懂应用的痛点,且拥有更多试验的空间和耐心。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AI和软件决定了机器人硬件。在国际市场上,特斯拉建立了从模型、数据、算力到芯片的完整AI体系,并构建了高度配套的供应链体系,2025年预计产量5000台,未来两年预计以10倍速度增长,产业化进展领先,从投资角度看,重点关注特斯拉链。国内机器人企业如华为、宇树正加速追赶,努力补齐短板,带动国内供应链的发展。分析师建议,国内机器人链应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包括执行器、丝杠、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