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长城汽车,这个曾以SUV起家,一度被视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代表,如今却在转型高端的道路上步履蹒跚。2023年,长城汽车发布了2024年至2026年的考核目标,销量分别不低于190万辆、216万辆和249万辆,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2亿元、85亿元和100亿元。然而,现实与目标之间的鸿沟,似乎让这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长城汽车遭遇了人事频繁变动、转型高端不顺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较低等困境。2024年,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无疑是一个关键窗口期。
哈弗品牌仍为支柱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哈弗品牌仍然是长城汽车的“主力军”。2024年2月,哈弗品牌销量为44731辆,同比增长14.22%,占总销量的比例高达62.98%,其中哈弗H6更是“主力军中的主力军”。
为了提升效率,长城汽车对高层进行了调整,包括刘艳钊兼任魏品牌和坦克品牌总经理,赵永坡出任哈弗品牌总经理等。此外,整车业务单元里的大中台部门组织架构也进行了调整,目的是资源优化整合、避免权力集中。
销量目标未达标,盈利陷入困境
2024年2月,WEY品牌销量仅为2649辆,环比下降20.95%。哈弗H6主打高性价比,长城汽车凭借哈弗品牌占尽了风头,但魏建军认为向上突破是哈弗品牌必须要接受的挑战,他决定升级哈弗H6,并在2014年正式推出豪华SUV哈弗H8,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宣布,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仅为21.31%,距离目标相去甚远。
2021年6月,比亚迪率先吹响了“价格战”的号角,旗下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两款车型起售价均降至7.98万元,并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小鹏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启源、哪吒汽车等纷纷跟进,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一片混战。
长城汽车也加入了“价格战”,涵盖哈弗品牌和欧拉品牌多款车型。但目前看来,这一目标似乎难以实现,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掉队现象较为严重。
德邦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长城汽车在2024年仍将面临多重风险,包括市场价格竞争超预期、公司新能源转型不及预期、公司新车销量不及预期等。WEY品牌面市8年之久,但品牌势能依然较弱,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长城汽车仍面临较大压力。
3月12日,话题#长城汽车员工大批离职#冲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长城汽车有多位中高层员工在春节前后主动离职,主要涉及魏和哈弗的销售、公关传播、市场营销等岗位。
长城汽车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离职潮,这背后反映出的,是长城汽车在转型过程中的困境和压力。
进入2024年以来,尤其是龙年春节假期过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尤为激烈,给长城汽车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事实上,长城汽车的销量早已落后于竞争对手,2021年至2023年,长城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28.1万辆、106.75万辆和123.07万辆,同比增长分别15.24%、-16.66%和15.29%,尤其是2023年,长城汽车不仅未能完成160万辆的销量目标,而且销量远远落后于比亚迪的302.44万辆、吉利汽车的168.65万辆。
哈弗H8失利之后,WEY品牌被寄予厚望,WEY品牌发布初期,魏建军曾表示WEY品牌定位将与哈弗品牌形成区隔,但如今看来,WEY品牌的高端定位也难言顺利。
长城汽车遭遇离职潮的原因,被普遍认为与2023年10月的一项大规模反腐行动有关,该反腐行动的具体措施包括对内部员工进行廉政教育,加强对员工的监管,以及对涉嫌腐败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等等。
特斯拉也很快参与了进来。3月1日,特斯拉推出限时购车政策,最多可享3.46万元的优惠:Model3/Y后驱版现车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Model3/Y全系现车限时指定车漆福利,最高省1万元;Model3/Y后驱版现车限时低息金融政策,年费率低至1.99%。
面对挑战,长城汽车需要聚焦产品力,提升品牌形象。通过优化产品线,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长城汽车有望在未来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