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Keep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可谓跌宕起伏。2024年1月,该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挫,一度大跌17%,创下新的历史低点。自2023年12月初以来,其股价累计跌幅高达73%,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市场对于Keep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及盈利能力的担忧正在加剧。
据电厂报道,运动科技公司Keep计划收缩线下健身运动空间Keepland,并在运营部门进行了裁员。广州的拓店计划也因此宣告结束。目前,北京仍在营业中的Keepland也将在租约到期后不再续签,陆续关闭自营门店。
自上市以来,Keep已经不止一次面临商业模式的拷问。若该平台月活用户增长失势、营收规模持续收缩,Keep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线上来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Keep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约为2954.9万名,同比减少812.9万名;平均月订阅用户约为301.7万名,同比下降17.68%。在线下,健身房业务由于受到消费情绪整体不振的影响也难以实现行业的高增长。
对于Keepland收缩业务的举措,Keep方面回应界面新闻称,此举属于正常业务调整,同时表示Keepland近期暂停了广州9家合作门店的运营。广州此前也仅有这9家合作门店。
截至发稿,Keep报每股4.090港元,目前总市值为21.50亿港元,较巅峰时的223亿港元蒸发近九成。Keepland的扩张起初非常谨慎,首店运营半年之后才开辟新店。据界面新闻了解,其目前仅在北京有9家自营门店,其余城市均为合作门店。
Keepland是Keep于2018年3月开拓出的线下运动空间,采取单次预约付费的团操课模式,凭借线上平台引流和相对灵活的商业模式,一度吸引了相当规模的学员。如今之所以传出大幅收缩的信号,根本原因或在于背靠流量平台的Keepland,仍然很难抵抗线下健身房行业的整体低潮。
摸索六年之后,Keepland很难在选址上再犯严重错误,收缩的主要原因或许还是线上引流效果不再明显,而线下客流也在逐渐减少。但Keepland收入占比一直处于底端,营收规模上始终没有掀起太大水花,甚至在2019年年末,开业仅一年的北京达美店就宣布停止运营,整个业务部门进入更加精细化运营的阶段。这样的趋势下,过去五年来Keepland也越来越少被公司在公开场合重点提及。
作为Keep彼时的新故事,Keepland曾和运动商城、会员、广告一起,被明确为公司的四大商业模式。该公司此前曾表示,其北京大望路华贸店在开业半年后即实现单店盈利。
Keep自上市以来,一直受到行业关注。其商业模式包括运动商城、会员、广告和Keepland四大板块。尽管Keepland面临收缩,但Keep依然在寻求新的商业机会和增长点。未来,Keep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其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
Keep的Keepland业务曾依托线上平台引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线上引流效果逐渐减弱。为了应对这一挑战,Keep开始将业务重心转向精细化运营,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目前,Keep在北京有9家自营门店,其余城市均为合作门店。北京市场的运营策略对Keep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在北京市场的成功经验,Keep希望能够为其他城市的Keepland门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