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AI医疗概念股犹如春日里的嫩芽,悄然绽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卫健委、医保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为AI医疗行业注入一股强劲的“东风”,预示着医药全产业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对于我们的业务发展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一位AI医疗概念上市公司的高管对记者表示,他们期待着政策落地后,能够对业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提醒,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行业的技术门槛将显著提升。只有具备真实疾病建模能力和AI技术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短期内,标准制定与监管认可仍将是行业面临的关键挑战。
《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医药工业将实现全链条数智化升级,推动产业效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纲领性文件有望破解行业“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极大地提升医药工业的效率和降低长期使用成本。
希格生科创始人兼CEO张海生透露,公司正在联合北大、清华等顶尖科研院所以及监管机构共同推进类器官技术的标准化,以期为全球药物研发提供更精准、高效以及符合伦理的方案。
在个股层面,卫宁健康自2月发布医疗大模型WiNGPT2.8后,单月涨幅达68.91%;创业慧康通过与DeepSeek联合打造启真医学大模型,在DRG/DIP政策红利下,2月实现41.13%的涨幅。此外,贝瑞基因、开立医疗、塞力医疗、迪安诊断、金域医学等AI医疗概念股,以及一些医药制药、创新药企业纷纷增加AI医疗概念,股价躁动明显。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现阶段AI医疗还没有商业化上成功的案例,因此只能先继续试点。但随着AI+医疗投入和应用推出,市场在借力政策的同时,将逐步寻找到商业化的方向。
《方案》的发布,被视为AI医疗行业的“东风”。专家表示,全链条信息化、数智化,并寻求在此基础上用AI赋能各个场景,这是巨大的进步。未来数据打通后,将产生不少令人意料之外的效果。
晶泰控股孵化的希格生科方面表示,工信部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使用AI+类器官/器官芯片等新技术对传统药物研发模式替代将有可能重构全球药物研发产业链。
《方案》提出,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