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之震动。高合汽车方面称,2月18日之前的员工工资将照常发放;3月15日之前还留在高合汽车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之后员工仅发放上海基本工资。此前,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时宣布,延期发放1月工资、取消年终奖以及全员降薪。
作为对比,2024年1月,问界的销量为3.3万辆,理想汽车的销量为3.12万辆,极氪、零跑汽车、蔚来等也均迈过了万辆及格线。对于极其依赖规模效应的汽车行业而言,高合汽车的月销量仅为三位数,意味其几乎走到了生死边缘。
高合汽车传出停工停产消息的同时,持续了一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再度升级。就在高合宣布停工后一天,不少新能源车企纷纷宣布降价销售,这使得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 卷了起来,在这背后或许是高合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或许是又要进入到以价换量的时代了,毕竟,活着最重要。
销量低迷是高合汽车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2021年高合HiPhi X开启交付后,当年高合汽车的销量为4237辆,2022年推出了第二款车型后,销量还是维持在4520辆的水平。2023年,高合汽车并未公布销量,但高合汽车2023年在国内的上险量为7886辆,月均销量为650辆左右。根据懂车帝数据,2024年1月,高合HiPhi Y、高合HiPhi X和高合HiPhi Z的销量分别为136辆、75辆和21辆,合计为232辆。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进入市场,行业竞争格局将变得错综复杂,高合汽车陷入“至暗时刻”,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再度提速,也意味着新能源车企或许只有尽快挤进第一梯队,才能避免生存危机的出现。
截至目前,遭遇困境的新能源车企包括但不限于威马汽车、自游家、爱驰汽车、雷丁汽车等,其中威马汽车在2023年遭遇了一系列的财务和经营危机,包括全员减薪、工厂和门店大面积停摆、终端销量归零、巨额资产被冻结等,濒临倒闭的边缘;爱驰汽车也陷入停摆状态,近期因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协议而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雷丁汽车处境艰难,近期被强制执行3.6亿元,而恒大汽车、天际汽车、自游家等车企已经在淘汰赛中黯然离场。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远比想象中更为激烈。除了高合汽车之外,不少曾经被视作拥有极强竞争力的新能源车企,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高合汽车是华人运通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汽车品牌,于2019年7月31日正式发布,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曾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
实际上,高合汽车的衰败早已出现端倪。2023年下半年,高合汽车屡次被爆出裁员,除了裁员外,高合汽车日前还出现了电池供应商不发货、交不了车以及停止新项目开发等传闻。到了2024年1月,又传出高合汽车内部停止新项目开发,取消员工餐补及交通补贴等福利的消息,同时高合汽车 被传出拖欠供应商巨额款项。对此,高合汽车曾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声明称,公司运营一切正常,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但现在看来,彼时高合汽车的确已处于大厦将倾的险境之中。
对于大多数造车新势力而言,资金短缺甚至是资金链濒临断裂一直是常态,因而只能不停地进行融资或者上市求生,不过,高合汽车在融资方面的能力并不突出。
理想汽车CEO李想也表示,2023年到2025年这三年时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他判断,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将在2025年出现拐点,而理想汽车必须要占据至少2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160万辆,才能有机会拿到下一场比赛的入场券。
2月1日,零跑汽车官宣对全系车型推出优惠活动,其中零跑C11系列综合优惠最高28680元,零跑C01系列综合最高优惠40680元,零跑T03系列最高综合优惠17630元;2月13日,深蓝汽车官宣对深蓝S7进行降价,自2月13日起购买深蓝S7,全系可享受1万元现金优惠或“6000元现金优惠+6000元选装基金”。
何小鹏在公开信中表示,2024年小鹏汽车的销量目标为28万辆,较2023年实现翻倍增长,并表示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规划新车或者改款车型30款,并由自己主抓车辆造型和设计。
2月19日,比亚迪宣布秦PLUS和驱逐舰05两款车型的荣耀版正式上市,相较上一版起售价降低了2万元,混动车型起售价为7.98万元起,纯电车型的售价区间为10.98万元至13.98万元,将新一轮价格战推向了高潮。
2023年6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2030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将接近100%,同时竞争下新能源汽车企业会越来越少,也许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数量会小于5家。
在新能源车市的浪潮中,高合汽车一度被视为高端市场的领军者。然而,随着销量持续低迷,这家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2024年1月,高合汽车的销量仅为232辆,这一数字与同期的其他新能源品牌相比显得尤为尴尬。在这个关键时刻,高合汽车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市场策略和运营模式。
高合汽车的困境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从产品定位到市场营销,高合汽车都试图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有限的消费者认知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面对这样的挑战,高合汽车需要找到新的突破点,以实现销量和品牌的双重提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和淘汰赛成为常态。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突破40%,众多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纷纷加入混战。在这个大背景下,高合汽车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