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uestMobile的最新年度报告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跃然纸上: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正在向二线及以上城市大规模转移。这一变化不仅带来了用户结构的优化,更预示着消费模式和互联网使用习惯的重大转变。
随着用户品质的持续提升,消费模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理性消费、健康饮食、户外活动以及体验消费成为主流,推动着互联网使用及流量模式的三大剧变。在这一背景下,去重用户超过5亿的平台仍维持12家,展现出全新的增长机会和亮点。
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移动互联网月人均时长为165.9小时,同比下降近12小时,月人均使用次数微降,但月人均使用APP个数同比继续微涨。这反映出各APP在争夺用户注意力上的竞争愈发激烈。
与线下相关的线上应用,如文旅消费、市民生活等,却呈现出持续、高速的逆势增长。文旅消费相关领域同比分别增长172.3%、66.7%、46.8%、34.1%,市民生活相关消费也持续火热。
AI大模型的火爆,使得智能化相关的应用也持续高增长。智能汽车、智能配件、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7601万、2277万、11603万、29397万左右,增速可观。
用户行为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产品开发和消费玩法上的剧变。2023年,智能设备、线上产品应用以及品牌营销模式均发生了剧烈变化,诞生了诸多“新打法”。
在智能设备领域,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纷纷推出“AI大模型”手机,如华为的盘古大模型、OPPO的安第斯大模型等。国产品牌在终端品牌市场活跃表现上稳稳占据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长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在智能大屏上延伸,内容平台与电商的相互跨界越来越迅猛。如哔哩哔哩与淘宝APP重合用户规模提升17.0%,商家版APP较去年同期提升130.3%。
品牌营销方面,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冰雪”,从“酱香拿铁”到“疯狂动物城地铁”,任何品牌都必须坚持创新的体验、跨界联名、性价比至上等等“新打法”,才能抓住这“泼天的富贵”。
快速的变化、新的打法,给“国潮品牌崛起”带来了凶猛的势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服饰行业、家用电器等领域,国产品牌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二线城市逐渐成为了一片充满潜力的新蓝海。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通过一系列具体案例,来探讨二线城市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机遇。
在二线城市,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使用时长和频率虽然与一线城市存在差距,但用户品质的提升却是显而易见的。以某个二线城市为例,2023年该城市移动互联网月人均时长为160小时,虽然低于一线城市,但用户粘性却在稳步上升。这种品质的提升,直接推动了消费模式的变革。
在这个城市,体验式消费成为主流。例如,在线旅游平台的用户增长率达到了35%,而本地生活服务的增长更是高达50%。这些数据反映出,二线城市的用户对高品质、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二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应用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以短视频应用为例,除了抖音和快手,当地新兴的短视频平台“城市光影”用户增长率达到了40%,该平台以本地化内容为核心,吸引了大量本地用户。
此外,与线下服务结合的应用也受到热捧。比如,某个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邻里圈”,通过提供社区团购、家政服务等,将线上与线下服务紧密结合,用户满意度极高。
在智能化应用方面,二线城市同样展现出了强劲的活力。以智能家居为例,某品牌在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增长了30%,其智能音箱、智能照明等产品的销量持续攀升。
在品牌营销方面,二线城市的新玩法不断涌现。某知名品牌在二线城市推出了一系列创新营销活动,如与当地知名网红合作、举办线下体验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增加了用户粘性。
此外,一些品牌开始尝试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营销策略,通过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在服饰、家电等领域,国产品牌也凭借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优势,在二线城市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新蓝海中,企业和品牌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用户需求,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