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巨变之下,联想手机业务负责人历经多次调整,从刘军到陈旭东、乔健、常程,再到目前的陈劲。这些高层动荡和调整不仅揭示了联想内部对手机业务的摇摆不定,也使得联想手机的战略不断变化。在频繁的“调整”之下,联想手机最终在国内手机市场上彻底掉队。
日前,联想集团发布了2023/24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联想集团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29亿美元和1.77亿美元,分别同比下滑24%和66%。营收和利润的双双暴跌,让联想股价一度跌逾5%。在PC业务持续承压之际,联想自然需要押宝在智能手机业务上。
报告期内,方案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8%至17亿美元,经营溢利同比增加10%至3.61亿美元。该业务集团表现强韧,可持续经营溢利率保持在21%。但目前该业务体量相对较小,仍然无法对冲前两大业务尤其是PC业务持续下滑所挖的“坑”。
联想集团透露,IDG板块的智能手机业务已经制定三年增长计划,在传统优势市场北美、拉美实现超市场增长的同时,也在大力拓展亚太、欧洲、中东、非洲等市场。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手机行业的厂商之一,联想曾先后推出乐 Phone、VIBE、乐檬、ZUK、摩托罗拉、拯救者等多个手机品牌。只是,在国内市场上,这些品牌早已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使目前仍在运营的部分品牌,在电商平台上销量依然惨淡。
当下大模型热度有所退潮,但市场上对AI服务器的需求仍在增加。联想若想在AI服务器市场上有所作为,必须拼技术、拼能力。只是,联想在AI服务器市场上的竞争力究竟如何,还有待市场观察。
相较于华为而言,联想目前在车载技术上的积累本就有所欠缺。虽然联想打造的手机生态系统ZUI系统,但没有销量的联想手机,也意味着无法通过大量的用户操作数据,进行系统的不断优化和升级,这也让联想智能座舱面临的难题是:缺乏成熟、可靠的车机生态。
尽管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曾放言,联想的使命是要成为AI驱动的智能变的推动者和赋能者,但外界很难看到联想这几年借助AI给企业带来哪些改变。这也让市场对联想的AI技术积累产生担忧。
联想手机大崩溃的原因在于,联想直接将PC业务的“贸工技”路线应用到手机业务上。这种路线的优势在于投入小,通过营销推广,可以快速开拓市场,做大规模。只是,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缺乏底层技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投入大、风险大,成本收回慢。
AI服务器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其中浪潮在AI服务器市场上的份额为37%,处在一家独大的地位。联想此前借助ISG业务手中也积累了一定客户,但如何打造和这些厂商的差异化能力,这才是真正考验联想的关键。
伴因为新兴市场智能手机竞争的加剧,联想能否守住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还有待观察。
联想若想实现业绩的提振,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系列挑战的存在,联想又能“联想”什么呢?
2013年,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低廉的产品价格,联想手机曾快速席卷了低端智能机市场。当年联想手机全年销量达到4500多万台,位列全球第五,在中国市场更是排名第二。
去年8月,联想研究院车计算实验室将专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中央计算平台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尽管联想联想的业务自然受到冲击。以拉美市场为例,虽然当地消费者对智能手机配置的关注不是特别高,但网络基础设施的不足限制了智能手机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