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的市场前景愈发光明。只是,SiC技术和产品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在汽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从6英寸晶圆转向8英寸,以及从400V升级至800V电池系统等,这些都对SiC的制造成本、良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SiC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化,推动了新技术的开发提速和新进入者的产品验证。例如,意法半导体与三安签署合作协议,三安将为意法半导体提供SiC外延及器件制造;Wolfspeed与瑞萨签署十年SiC供应合约,为后者提供衬底和外延;三菱电机在计划新建一个8英寸SiC晶圆厂的同时,也与Coherent签署合作,将大规模采用后者的8英寸SiC衬底。
因为供应商新增产能投入量产以及新玩家进入市场,SiC的供应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升级。集微网报道,全球主要的SiC器件制造商近几年在积极扩产、并购之余,也在与产业链上下游展开形式不同的合作,推动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
因为新能源汽车创新周期加速,博格华纳、大陆、联合电子、纬湃科技、电装等都早已积极布局SiC模块,合作形式包括器件供应和股权合作等。例如,Wolfspeed和安森美均与博格华纳等签署了供货协议;上汽集团与英飞凌合资成立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吉利与芯聚能合资的芯粤能等。
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碳化硅技术正逐渐成为驱动力的新宠。SiC以其卓越的耐高温、高效率和低导通电阻特性,为电动汽车提供了更为高效的能量转换解决方案。以我国某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为例,他们在其最新款车型的电机驱动系统中采用了SiC功率模块,相较于传统硅基器件,该车型在功率密度上提升了30%,同时降低了能耗,实现了更高的续航里程。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SiC技术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我国某大型工业自动化企业为例,他们在其生产的变频器中采用了SiC功率器件,使得变频器在能效和可靠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通过SiC技术的应用,该企业生产的变频器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产品销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SiC产业链的繁荣离不开各方的紧密合作。以我国某SiC器件制造商为例,他们与上游材料供应商、下游应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企业不仅能够保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还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SiC技术的市场前景广阔,众多实践案例证明了其应用价值。以我国某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例,他们在产品中采用了SiC技术,实现了产品性能的提升。此外,因为SiC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趋势也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SiC器件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将持续扩大;二是SiC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将进一步深化;三是SiC技术的创新将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