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这位曾经的“豪华电动先锋”,近日宣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决策——降价。这一举措,无疑在投资者和消费者心中掀起了波澜。那么,这一降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和战略考量?本文将深入剖析,揭示蔚来此举背后的深层原因。
4-5月销量中,理想汽车以超过蔚来和小鹏数倍的销量居于第一名的位置,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超2万辆。在理想最新整理的5.29-6.4的周销量中,同样以0.66万辆的成绩远超后两名的零跑和哪吒,而蔚来的销量仅有0.17万辆。这样的销量对比,无疑给蔚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蔚来2023年Q1财报中提到,第一季度汽车交付量为31041辆,包括10430辆高端智能电动SUV以及20611辆高端智能电动轿车,与去年同期的25768辆相比增长20.5%,但环比减少了22.5%。这样的数据,无疑揭示了蔚来在销量上的困境。
本次权益调整,基本包括新车价格下调和老车主权益转换两个方向。具体调整如下:
1. 新车价格下调:蔚来全系车型起售价减3万元,ET5经调价的整车购买价格降至29.8万元,跌破30万大关,ET5BaaS版本甚至降至22.8万元,新款ES6价格降至33.8万元。
2. 老车主权益转换:将新车和换电服务等分开出售,选择权交给用户的同时,降低了新用户购车门槛。
这一调整,无疑是对蔚来以往“大锅饭”式权益分配模式的颠覆。此前,蔚来将新车和换电服务绑定,而如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购买。
此次权益调整中,换电服务也发生了变化。蔚来副总裁沈斐在微博上表示:“换电按次收一笔固定费用,同时按度收电费。”这意味着,蔚来将换电服务从用车权益中单独出来,回归能源服务本身。
尽管蔚来宣布降价,但资本市场对此却表现出乐观态度。消息发布当天,蔚来股票一路上涨,截至文章发布,报70.45港元/股,总市值达1189亿港元。
只是,也有不少投资者保持谨慎观望的态度。他们认为,蔚来降价虽然短期内可能提升销量,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对蔚来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蔚来此次降价,无疑是对其以往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这一举措能否帮助蔚来走出困境,还需时间来验证。但无论如何,蔚来此举都值得行业关注和思考。
权益调整一推出,许多老车主对于如何使用老车权益提出了疑问。李斌表示,权益可以“继承”,价值就在这个地方。如果觉得意义不大,就可以在换新车时选择抵扣购车款。
蔚来一直坚持“不降价”的立场,但面对市场压力,李斌表示内部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最终,蔚来决定降价,喊出了“价格调三万,老友补百亿;套餐改单点,不搞大锅饭”的口号。
在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中,一季度销量理想共52584辆;蔚来31041辆,小鹏18230辆。曾经的“三兄弟”现在正渐行渐远。
蔚来的降价决策引发了市场关注。有支持者认为,竞争有助于发展,但也有观望者等待进一步的价格变动。蔚来表示,降价是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希望得到积极的股市反馈。
蔚来意识到,免费换电的权益最终需要取消,因为换电次数越多,蔚来承担的成本就越高。因此,蔚来从6月1日起,将四款车型的家用充电桩由免费赠送改为付费购买,并将每月6次免费换电下调至每月4次。
蔚来新车型平台只有ET5和ES7正常交付,其他车型都处于等待交付或发布的状态。全新ES6在5月24日刚上市,全新ET5 Touring将于6月15日上市,产品换代对销量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蔚来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如何通过策略调整、权益调整和价格策略来应对挑战,引领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