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为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快手以其独特的“直播+”模式,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佼佼者。2023年第一季度,快手不仅实现了盈利,其背后的盈利模式更是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快手盈利模式背后的秘密。
01. 财务增长:降本增效初见成效
快手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9.7%,达到252.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4200万元,实现上市后首次盈利。在具体分析营收结构时,品牌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20%;搜索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50%;电商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翻倍,直播业务收入增加18.8%,达到9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快手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近18亿,减去购买设备和无形资产的资金后,仍有2亿剩余。这些数据显示,快手的降本增效策略已经初见成效。
据快手方面透露,公司资金主要用于两大方向:一是互动,通过推出55部短剧等方式,实现品牌招商收入的增长;二是寻找增量,例如快聘和理想家业务,均实现了可观的交易值。
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快手也在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以应对市场竞争。在“直播+”模式方面,快手推出了多种直播垂类,包括知识类直播、虚拟人直播等。同时,快手的销售、行政和研发费用也低于市场预期,费用率有所下降。此外,快手还计划推出“超级品牌日”等促销活动,以进一步刺激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快手在生成式AI方面的布局也开始逐渐显现。公司组建了大模型研发团队,并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训练。快手创始人程一笑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是一次长期机遇,公司将做好底层大模型,对标国际最先进模型。
从用户角度看,快手一季度平均日活跃用户及月活跃用户分别同比增长8.3%和9.4%,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每位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126.8分钟,短视频及直播内容的总观看次数同比增长超10%,展现出快手强大的内容吸引用户能力。
总的快手盈利模式背后的秘密在于:一方面,通过优化营收结构、降本增效,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在短视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快手的这种多元化战略,使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未来发展可期。
陈端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内容生产的面貌,未来,人的角色或将在平台生态中逐渐让位于智能技术。短视频平台,尤其是快手,有望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中乘风破浪,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在内容层面,快手不仅参与了央视春晚,还推出了“一千零一夜老铁联欢晚会”、“云上庙会”、短剧等多种形式,其中,自制节目“快手一千零一夜老铁联欢晚会”首播就吸引了超过2.7亿观众,点赞量更是突破了5.2亿次。
程一笑认为,人工智能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是在搜索方面,类ChatGPT模型可以拓展搜索边界,提升用户搜索体验。然后是AIGC辅助生成图文视频,降低创业门槛,提升作品质量和多样性。最后,在推荐宣传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提升对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的理解,从而优化推荐算法,提高内容推荐的投资回报。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快手国内业务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并从9000万增至9.6亿元。快手海外业务经营亏损8.23亿元,同比降55.4%。毛利117.12亿,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3.4%。
快手将资金投入到互动和直播两个方向。2023年寒假期间,快手共推出55部星芒计划制作的短剧,《东栏雪》上线40小时内累计观看量达1亿次。2023年第一季度,星芒计划短剧的品牌招商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0%。
快手充分利用春节红包、大促活动和公益行为,提高用户黏性。一季度,快手电商商品交易总额达到2248亿元,同比增长28.4%。月均入驻品牌数量同比增长约30%,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快手开始从达人分销中获得佣金收入。“超级品牌日”等促销活动下,品牌商品交易额增速远超整个平台。
快手直播业务继续探索不同直播垂类,包括知识类直播及虚拟人直播。2023年第一季度,快聘和理想家业务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累计交易总值超过80亿元。
从收入构成上看,一季度营收的主力军依然是线上营销服务,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14亿元增加15.1%至131亿元,占总收入的51.8%;直播业务收入由去年同期的78亿元增加18.8%至93亿元;其他服务由去年同期的19亿元增长至28亿元。
快手在持续压缩销售及广告支出,其用户规模和收入却在增加。一季度快手销售、行政和研发费用分别为87亿、9.2亿和29亿元,均低于市场预期。费用率也从2022年同期的45%下降至现在的34.6%。
快手股票价格上涨,港股收盘价为53.5港元/股,最高达54.1港元/股,总市值2319亿港元。
快手泛货架GMV占比超10%,其中猜你喜欢及搜索GMV一季度均实现翻倍增长,月活跃买家中搜索的渗透率高达69%,凸显出用户在快手平台愈发成熟的购物心智。预计今年泛货架GMV的增速会加快,占比也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