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风暴之下,法国奢侈品巨头迪奥近期陷入了一场关于种族歧视的争议。一场看似普通的彩妆广告,却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热议。
在迪奥最新发布的彩妆广告中,一名亚裔模特用两根手指卡在眼睛中间,然后将眼角提拉起来。这一动作,在美欧社会中被广泛视为歧视亚裔的标志性手势。尽管迪奥方面试图通过删除争议照片来平息舆论,但此举并未得到公众的认可。
实际上,“拉眼角”这一动作在西方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背景。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对亚洲、尤其是中日韩三国东亚人种存在着诸多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中,也渗透到了广告、影视等各个领域。
面对舆论的质疑,迪奥方面选择悄悄删除争议照片,却未作出任何解释或说明。这种姿态,如果是该公司的某种“公关策略”,无疑是相当愚蠢、怯懦和失败的。
如果迪奥真的尊重亚洲市场,就应当有最基本的尊重和谦逊。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奢侈品品牌,迪奥在面对种族歧视问题时,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回应公众关切。
此次迪奥事件,不仅暴露了奢侈品品牌在种族歧视问题上的不足,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与启示。奢侈品品牌在推广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可能引发种族歧视的元素,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品牌形象。
对于迪奥而言,此次事件无疑是一次严重的公关危机。要想重获公众信任,迪奥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只有真诚地面对问题,积极改正错误,才能在消费者心中重建信任。
网友对迪奥的批评并非无的放矢。在西方文化中,“拉眼角”这一动作是对亚洲,尤其是东亚人种长相的模仿与嘲讽,长期以来被广泛视为种族歧视行为。许多美西方主流媒体对此现象都有过报道。
因为全球化的深入,种族歧视等敏感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应如何避免陷入此类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