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的喧嚣中,自主车企的崛起与合资品牌的反扑交织出一幅复杂的市场图景。智能驾驶技术的冷遇,更是为这场盛宴增添了几分悬念。
在车展中,自主品牌以数字“9”或“8”开头的新车,彰显了其高端化战略的成果。例如,享界S9增程版不仅增加了新的动力形式,还搭载了4颗激光雷达,提高了辅助驾驶的安全冗余。此外,极氪发布的V4极充桩,单枪峰值功率达1.3MW,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进步。
面对自主品牌的冲击,合资品牌也在加速本土化战略。例如,日产发布首款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车型日产N7,标志着其从“全球车本地改”到“中国研发,全球输出”的转变。丰田则官宣将在中国推出RCE体制,今后将由中国人担任部分重点车型的首席工程师。
智能驾驶技术一直是车展的焦点,但本次车展中,各大车企和智驾供应商也响应号召调整了宣传策略。例如,地平线发布了其最新的L2级城区辅助驾驶HSD和征程6计算方案,而这两大技术也在车展媒体日公开亮相。
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本次车展中,多家企业展示了各自的电池技术。例如,宁德时代发布了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全新钠离子电池等,为解决续航焦虑提供了新的方案。
智能驾驶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一趋势在上海车展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下,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深入探讨智能驾驶技术的实际应用与发展。
日产在本次车展上展出了焦点车型日产N7,这款面向中国市场的纯电家轿,不仅在设计上融入了“中国特色”,更在技术层面与Momenta合作开发了辅助驾驶系统。N7的三电系统支持400V/800V超充,充电倍率高达3C/6C,展现了日产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创新实力。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至2024年,自主品牌市占率分别为41.2%、47.3%、51.9%、60.5%,短短3年时间,合资品牌的份额就萎缩了1/3左右。这一趋势在本次车展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自主品牌展车名单中,高端甚至旗舰车型占据了多数。
大众一口气发布了3款针对中国市场的概念车,包括品牌首款增程式车型ID.ERA、与小鹏合作开发的纯电SUV等;雷克萨斯全新ES和现代首款纯电平台SUV则选择在本次车展完成全球首发;别克也发布了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和全新电子架构“逍遥”。
因为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案例的增多,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智能驾驶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在汽车行业的新一轮大洗牌中,我们将见证更多新生力量的崛起,也会看到部分旧势力的衰落甚至退出,但“新旧共存”和“螺旋式发展”将是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