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座人口密集、节奏快速的城市,却似乎与便利店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罗森,作为日本便利店巨头之一,在北京市场的表现,如同其名字一样,显得有些“稀少”。
数据显示,在北京区域内,7-11便利店有320条搜索结果,便利蜂拥有600条搜索结果,而罗森便利店仅拥有180条搜索结果。这样的数据对比,不禁让人对罗森在北京市场的经营状况产生疑问。
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2.5%的21岁及以下消费者一天去便利店一次或数次,超五成青年群体在便利店每周消费数次。这样的消费习惯,使得便利店在北京市场的潜力巨大。只是,罗森在北京的网点密度,似乎与这一潜力并不匹配。
以氢消费选取的望京和西二旗为例,这两个商圈的便利店密度,可以反映出罗森在北京部分区域的市场表现。结果显示,罗森在这两个商圈的网点密度,仍有提升的空间。
罗森在北京市场的困境,并非始于今日。回顾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罗森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便采取了“区域大加盟商”的模式进行扩张。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罗森的门店扩张,但也带来了品控上的挑战。
以2017年罗森与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后者成为罗森在南京区域指定的唯一“大加盟商”。当年8月南京同时开出5家罗森门店,同年10月罗森门店数量上涨至10家,截至2021年末时,南京罗森门店数量达到了224家。这样的扩张速度,在短期内看似光鲜,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对品牌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此外,罗森对鲜食的倚重,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据三联生活报道,2019年7-11门店中鲜食销售占比50%,毛利占比60%,而对比来看,罗森鲜食的占比在40%-50%区间,全家鲜食占比为40%。这样的数据对比,显示出罗森在鲜食领域的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在供应链和便利店的商业模式趋于成熟的同时,政策利好也为便利店行业提供了肥沃的成长空间。以2021年7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和《北京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备案管理办法》为例,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以鲜食为主要盈利业务的便利店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
只是,罗森在北京市场的困境,并非仅仅是政策利好不足。事实上,在鲜食卷得激烈的竞争中,罗森有几个能叫上名来的产品呢?相较于7-11饭团、三明治在用户心中地位,尤其在北京市场中,罗森除了经常被提及的“罗森冰皮月亮蛋糕”爆品外,其他鲜食产品相对较少被提及。而且严格意义上冰皮月亮蛋糕并不属于鲜食。
在流量破局方面,罗森也尝试过多种方式。从与原神的联动活动,到与王者荣耀联名推出巧克力礼盒,再到与海绵宝宝推出限定联名商品,罗森在IP联名上有所落地。只是,这些尝试似乎并未能有效地提升罗森在北京市场的知名度。
或许,对于罗森也确实需要一款像冰皮月饼一样的爆品,来 证明自己了。而在这个过程中,罗森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提升门店密度,更是如何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如何更好地触达目标消费者。
罗森,这家源于日本的便利店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布局迅速,其独特的应对策略和社区服务模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剖析罗森在中国的策略实践,探讨其在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的创新之路。
一、门店布局:精细化运营,深耕区域
罗森在中国的门店布局策略,以精细化运营为核心。以北京市场为例,罗森针对不同区域的消费特征,采取差异化的门店布局。在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的望京商圈,罗森门店数量相对较少,而在西二旗等互联网企业聚集的区域,门店数量与7-11、便利蜂等品牌保持持平。
二、鲜食研发:本土化创新,打造爆品
鲜食作为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罗森在鲜食研发上投入巨大。以冰皮月亮蛋糕为例,这款产品已成为罗森的招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罗森还不断推出新品,如炒合菜、京酱肉丝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罗森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其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以天津蜂众商贸有限公司为例,罗森通过自建冷链物流公司,为华北地区24小时便利店提供全面配送服务,确保商品品质。
四、创新模式:区域大加盟商,快速扩张
展望未来,罗森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拓展业务范围。除了零售业务外,罗森还将探索餐饮、文化等领域,打造多元化的品牌形象。
案例解析:罗森X机动战士高达SEED联名店
罗森X机动战士高达SEED联名店是罗森创新服务模式的典型案例。该门店以高达元素为主题,从门贴到墙壁,都充满了高达元素,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此外,门店还引入了扭蛋机等互动设施,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