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这个曾一度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近日发布了一封内部信,宣布部分员工将复工复产,而其他员工则将面临无薪休假。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么,威马汽车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威马汽车,作为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曾一度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只是,好景不长,因为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金链的紧张,威马汽车逐渐陷入了困境。去年10月,威马汽车就曾发布内部沟通信,宣布实施降薪政策,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发放50%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如今,这一困境似乎愈发严重。
在最新的内部信中,威马汽车针对外界关于“财务部门擅自立项”“管理层为项目开绿灯”的质疑进行了澄清。声明中表示,根据公司规定,财务部门无权限审批结款千万级项目。此外,公司递交的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审阅报告,均由业内权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目前审计结果均无保留意见。只是,尽管如此,威马汽车仍面临着社保缴纳主体出现问题、员工社保断缴等多重挑战。
面对困境,威马汽车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降本增效以谋求生存和发展。在此次内部信中,威马汽车明确表示,将确定先行复工复产人员名单及实际业务安排,公司尽最大可能保障复工复产人员的薪资待遇。而对于其他员工,则安排无薪休假,根据业务需要逐步复工复产。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其微博转发官方声明并表示,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影响,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保障终端用户的体验。痛定思痛,才能整装再出发!”沈晖的这番话,无疑为威马汽车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只是,威马汽车能否成功走出困境,实现涅槃重生?我们拭目以待。
威马汽车,这家曾在国内新能源车领域风头无两的企业,近期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在经历了去年的财务困境后,2月份,威马开始分批复工,并积极探索灵活用工模式,试图在逆境中寻得生机。
此外,威马还提到,鉴于公司目前社保缴纳主体出现问题,员工社保断缴。为保障员工权益,威马决定采取替代方案,为员工重新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及失业保险。这一安排自2023年2月25日发薪日起实施,并随该发薪日对应的考勤周期开始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