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放手一搏,阿波罗汽车面临收尾残局的困境

2025-05-08 18:16:00 财经资讯 facai888

在2020年末的寒风中,威马汽车员工们的心也跟着凉了。没有明确的KPI考核标准,年终奖金成了遥不可及的梦。这样的困境,让威马在资金链上摇摇欲坠。

车企的角色,本就是资源的整合者。威马也不例外,但在这核心环节上,他们似乎犯了一个关键的错误。尽管收入持续增长,但亏损却如同脱缰的野马,毫无收敛之势。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的亏损总额已超过170亿。

其实,威马与APOLLO的渊源,早在12月初就已经初露端倪。威马看重的,除了技术,还有APOLLO的港股上市身份。2020年3月,香港珠宝及钟表贸易投资公司力世纪,完成了对APOLLO 86.06%股份的收购,并将其更名为AFMG。同年,电动超跑Apollo IE亮相,售价高达3000万美元,全球限量10辆。

威马为何急于上市?答案显而易见。在亏损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外部资金来支撑日常经营。那么,威马的融资情况如何呢?

根据2022年12月5日公告,APOLLO出行拟收购一间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车,目标客户为中国年轻且精通技术的用户。

按照威马汽车2021年全年财报,创始人、CEO沈晖的年薪金、各项权益合计为人民币12.6亿元,远远超过其他造车新势力高管的薪酬。只是,威马的资金链却紧张得让人担忧。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威马控股共进行9轮股权融资,总计融资规模超过150亿元。其机构股东包括跃马资本、七海资本、雅居乐集团、百度、中国烟草旗下的红正均方、腾讯、嘉兴红杉坤盛、五矿资本、信德集团、电讯盈科、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SIG、李嘉诚基金会等国内外众多知名机构。

技术没有自研,品控问题连连,多方因素之下,威马的价格却一路飙升。目前,在配置相近的情况下,威马甚至比哪吒还贵上了一个档次。消费者用脚投票,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据去年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威马从2019年至2021年总收入分别为17.62亿元、26.72亿元、47.43亿元。同时其毛损率持续改善,由2019年的58.3%下降至2020年的43.5%及2021年的41.1%。

但是,因为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疫情反复突袭,整个2022年威马再没有融资记录。没有融资,还要经营,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威马账上的钱还够不够花?

APOLLO出行进军新能源的消息在市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次日起股票曾大涨超17%。而实际上,关于APOLLO的定位,威马在2022年初就已经着手布局。据公开资料显示,当时威马汽车通过一系列换股方式获得APOLLO出行母公司力世纪28.51%股权,并成为了后者最大的单一股东。

其实,威马在2019年年末,还能依靠EX5的销量,位居造车新势力销量排名第二。只是,八年过去了,威马与造车新势力之间的差距已经可以用沟壑来形容。造成这种局面,无论是谁可能都要问上一句:威马造出来的车,为什么卖不出去?

威马汽车放手一搏,阿波罗汽车面临收尾残局的困境

而选择Apollo借壳上市,威马面临的审查流程简单,上市效率高,可以更快的实现与投资者及市场的见面。但是,一切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威马的品控出现了问题。2020年10月~2021年1月,由于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电池电芯存在质量问题,威马汽车不得不召回受影响的1282辆电动汽车,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规避自燃风险。

而资金吃紧的迹象,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显现出来了。此前威马发布内部信称,为应对资金压力,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取消年终奖等奖金、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具体到细节,威马本次交易价格为20.23亿美元,交易目标公司约占威马总股本的80.93%,威马此次交易的估值为25.1亿美元。

在软件层面,威马走的是技术集成路线,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华为的汽车座舱控制系统,小米支撑的汽车物联等等,都经由威马捏合调试优化,有着弄弄的拿来主义的味道。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Apollo前身是德国小众超级跑车制造商Gumpert,这个厂商另一个鲜明的标签是奥迪的改装车服务商。在2007年,Gumpert打造出了首款车型Apollo,可好景不长,2012年因资金链断裂,Gumpert宣布破产,随后被香港一投资公司收购并更名为Apollo。

1月12日APOLLO出行周四早间发布一则公告称,拟以20.2亿美元收购WM MOTOR子公司,将透过以每股0.55港元配发288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

那么,这个APOLLO到底是什么来头,能让威马追了整整一年之久?

但是,沉浸于EX5成功的威马并没能推出适合C端市场的后继产品,这让其失去了继续扩大经营格局的宝贵机会。2021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当前B端只占新能源车市场的10%~20%,更C端车型显然是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样的威马也就意味着不进则退。

如果挂牌成功,威马曲折的上市之路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对于这家与“蔚小理”一同起步的电动车企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此番威马借壳上市,可能会解了资金造成的燃眉之急,但是长远来看,威马前路仍然艰难。

事实上,根据港交所规则,APOLLO出行对威马进行尽职尽调流程最快可能在2-3个月内完成,也就是说威马可能会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就在市场挂牌了。

在回到产品本身,威马还能打吗?

电池是电动车最关键的部分。而威马先后引入了宁德时代、力神、苏州宇量、浙江谷神、中兴高能等电池供应商,为的就是成本控制与竞争机制。

威马本来有机会单独上市的,2022年6月1日,其就已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但由于港交所规定招股书有效期为六个月,在时间已过12月1日的大限后上市仍然没有动静的威马,自然需要找寻替代方案了。

自此,威马借壳APOLLO上市几乎已经明牌,而兜兜转转之下,两家志在新能源赛道闯出一片天地的失意者还能否东山再起,成为了市场关注的下一个看点。

比如,蔚来2022年累计共交付了122486辆、小鹏累计共交付120757辆、理想累计共交付133246辆。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威马2022年1月-11月累计销量为29358辆,月均销量仅2700台左右,不仅较2021年同期39095辆的销量大幅下滑,更与市场上其他品牌的交付量越拉越大。

先来看这样一条消息。1月3日,财联社等媒体机构发布消息称,近日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新增多条资产保全裁定书,多家公司向法院请求查封、冻结威马公司共计约1.3亿元财产,法院认定该申请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裁定执行。

如果说公司经营困难,需要裁员瘦身是关乎生死的必要举措,那么高管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表现?但可惜的是,让威马陷入风波的,恰恰是其创始人沈晖。


先了威马汽车放手一搏,阿波罗汽车面临收尾残局的困境,再展开威马创新驱动,阿波罗转型求生的话题。

与此同时,威马与APOLLO的关联在12月初逐渐浮出水面。实际上,威马运营困境的根源在于产品销售不畅。高昂的定价和限量发售策略,使得Apollo豪华电动车更像是一件顶级富豪的收藏品,而非普通消费者的选择。

Apollo的股价为每股0.55港元,向不少于6名独立承配人配售最多7,123,363,636股配售股份。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35.26亿港元。威马之所以急于上市,显然是为了解决其巨大的财务缺口。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