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康后的春风吹拂下,县城的消费市场悄然复苏,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是,复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关注的现象和变化。
春节期间,县城内的新车和二手车销售进入旺季。但今年,来自安徽省阜南县的二手车老板陆明却感叹,今年的生意不如前两年,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疫情防控政策的全面放开,让下沉市场的农业供应链得以不断回暖。来自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的蔬菜种植大户钱自强表示,由于去年11月份的疫情防控政策,物流环节被割裂,导致很多蔬菜产区蔬菜滞销。如今,因为物流环节的打通,蔬菜销售情况逐渐好转。
快递件数的增长传递到上游则是网络销售额的增长。据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首日全国网络零售额452亿元,比去年年货节首日增长6.5%。
在大城市过年期间冷清不同,下沉市场的年轻人却表示不用去拜年了。这反映出消费心态的变化,拜年这一传统场景被弱化,年货消费也出现新趋势。
元旦期间,多个县城的人流量和车流量明显增加,沿街商户已基本恢复营业。县城中的不少行业也在逐步回暖中。
消费者心态变化的背后,也影响到许多消费品的销量。酒文化一直下沉市场的高渗透,但今年白酒销量却出现下滑。猪肉作为北方家庭春节期间必买的年货之一,需求也出现减弱。
大疫三年,消费者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消费信心恢复需要时间。同时,消费市场复苏也面临着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安徽省界首市某家快递老板王瑞表示,自去年12月28号前后当地快递市场全面恢复后,元旦期间每天的快递到港件平均在1.5万票,同比增长50%,主要年货产品包括坚果、衣服、灯笼等。
因为大城市开放文化与小县城封闭文化的碰撞,春节返城后,许多年轻人对亲戚的吐槽成为常态。一些年轻人选择避免拜年,以避免来自亲戚的“审判”。
消费者对未来的消费信心不足,部分行业感受到寒意。一些消费者表示,不再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大件商品更是能不买就不买。
因为物流环节的打通和下游需求的增加,询价和收货的客商也出现小幅度上升。消费者对自身和家人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县城市场的消费逐渐回暖。
尽管消费市场的恢复仍需时间,但整体来看,县城市场的消费逐渐回暖,给人带来一丝暖意。
案例来源:DoNews实地走访
案例时间节点:2023年元旦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