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胀的阴影下,全球科技巨头苹果悄然调整了其iPhone供应链的价格策略,以期在保持利润的同时应对市场波动。这一举措不仅引发了市场对镜头供应商如大立光、玉晶光及舜宇等营运状况的担忧,也透露出苹果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应对之道。
全球通胀压力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苹果此次砍iPhone供应链价格,正是为了在通胀压力下寻求生存空间。据调研机构TrendForce的报告显示,由于大陆防疫政策调整及临近农历年等因素,大陆供应链在12月中已出现缺工现象,且趋势不断扩大。这无疑加剧了苹果在组装产业链上的压力,同时也受到全球经济逆风冲击销售表现的夹击。
面对供应链的挑战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苹果对明年第1季iPhone全系列出货量的预测进行了下调,预计将达到4,700万支,年减22%。这一数据的变化,无疑将对供应链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在市场人士看来,往年新iPhone上市后,苹果都会逐季对零组件供应商议价、降低成本。只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苹果的这一策略似乎变得更加迫切。
在苹果供应链中,镜头供应商无疑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只是,在苹果砍iPhone供应链价格的同时,这些供应商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大立光及玉晶光等镜头供应商昨日回应称不评论单一客户订单动态。不过,大立光董事长林恩平在10月的法说会上坦言,“砍价一直都很凶,价格压力永远都在。”这句话透露出镜头供应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无奈与焦虑。
面对通胀压力和供应链的挑战,苹果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在砍iPhone供应链价格的同时,苹果也在积极寻求其他解决方案。例如,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成本。此外,苹果还可能通过调整产品组合、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来应对市场变化。
苹果此次降iPhone采购价,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全球通胀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力。这一策略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影响了镜头供应商的营运,也对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产生了连锁反应。
以大立光为例,这家台湾镜头制造商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是,面对苹果降采购价的策略,大立光不得不调整其生产计划和成本结构。据悉,大立光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约30%,这与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苹果的策略调整密切相关。
因为全球通胀压力的持续,以及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的演变将成为关键。苹果的降iPhone采购价策略,预示着未来供应链将面临更多挑战。镜头供应商等产业链参与者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效率,以适应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