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任何拓店模式,一旦将触手伸向加盟的形式,都意味着单店收入业绩已经急转直下。林清轩的OMO模式,也面临着流量运营割裂的难题。
孙来春希望,林清轩探索的OMO模式,最终也要实现对用户的多场景服务。他认为林清轩理想的OMO模式是用户可以在线预约,到线下体验服务;也可以在线上下单,让附近门店送货到家;在线下消费的用户,可以在离店后继续享受线上的服务。
只是,从天价到平价,当行业与消费者间诸多壁垒与信息差被打破,服务的本质终归还是要回到消费者的体验感上来。线下门店更多的作用是通过导购助手,引导消费者进行更深层次的链路转化,让消费者在林清轩构建的已有系统中进行消费。
林清轩在对外新闻稿中称,河南周口的联营店今年双11期间,门店月均销售额仍保持在10万元左右,月均利润额维持在2万左右。这或许可以看作是OMO模式在林清轩实践中的初步成效。
只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阻碍OMO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流量运营割裂的问题。据笔者了解,线上销售是一套运营体系,线下门店销售是另外一套体系,“各做各的”仍然无法互通,而且即便运用了OMO经营模式,业绩经营情况也不见得向好。
实际上,OMO,也即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在美妆护肤行业欧珀莱早已试水OMO模式。不过,林清轩的OMO探索之路也仅仅在去年下半年才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有十余个国际美妆品牌在中国或撤柜、清仓甚至停止运营。被统计到的案例中,进口品牌所属集团以国际美妆巨头为主,如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的悦诗风吟,LVMH集团旗下彩妆品牌Benefit贝玲妃,澳洲护肤品牌茱莉蔻Jurlique等等,涉及护肤、彩妆和洗护等多个领域。
而作为主打润肤油品类的国产护肤品品牌“林清轩”,自2021年获数亿元B轮融资之后再无新融资。一位长期从事美妆护肤品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笔者,线下门店始终是重资产的生意;客流量和会员活跃度与复购率直接决定着店面经营数据。
日前,林清轩对外宣布全面布局加盟店的新战略方向,2023年计划拓展300家品牌加盟店。与此同时,已经在直营店和联营店得到初步验证的OMO经营模式,也将在更多加盟店中推广应用。
不过,林清轩这种单一的产品业务,依靠加盟店扩张带来的收入增长似乎刚开始,就已经预见到。
林清轩,这家以山茶花修护精华油闻名的国产护肤品牌,近年来在美妆市场中表现抢眼。尤其在2021年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后,林清轩开始尝试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模式,力图打破传统美妆零售的壁垒。只是,在实践过程中,林清轩的OMO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诸多挑战与困境亟待解决。
尽管林清轩的OMO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作为国产护肤品牌的代表之一,林清轩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未来,OMO模式能否破局,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林清轩的OMO模式探索之路充满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只有不断调整策略,优化运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