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直播带货的“梗”与“人设”
在李诞的直播间,我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带货模式。他更注重内容的输出,上架的产品也多与他的个人喜好和人设相关。例如,李诞对投资、饮酒和美食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直播间中出现了大量的黄金理财产品、酒饮、食品品牌以及符合他“懒人”人设的床垫产品。
只是,在介绍某款洗发水时,李诞却直言自己不方便做推荐。这或许是因为他认为,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适合自己的人设,也不一定适合他的粉丝。
罗永浩的直播间则完全不同,他更注重爆梗的打造。助播负责介绍产品、cue流程,而罗永浩则负责试吃试用、补充玩梗。但这些梗并不像脱口秀中那样“罗永浩化”“轻松化”,反而有点牵强别扭。并没有太多笑点和记忆点。
02、脱口秀“祖师爷”的带货挑战
李诞的个人喜好经常会左右产品的宣讲时间。他不受规则控制的个性使得他与严格执行带货流程的助播合作并不轻松。在直播过程中,大屏切换不及时、跟不上流程等问题频繁发生,引发李诞多次吐槽。
作为主播,李诞的专业度也有待提高。无论是淘宝平台还是交个朋友本身,都对内容化直播充满期望。即便李诞的脱口秀本领难以在直播间发挥出正常水平,但其身后的多个“智囊团”,也未能如期奉献出恰如其分、朗朗上口的文案。
并非每个脱口秀演员都能在直播间带货。这不仅仅是关于个人魅力和影响力的问题,更涉及到对产品的深入了解、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以及对直播技巧的熟练掌握。
尽管李诞在脱口秀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直播间,他的本领却难以发挥。背后的“智囊团”也未能提供出合适的文案,导致最终敲定的文案乏善可陈,未能引发粉丝互动,也未打动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