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米,这个曾以小米生态链企业身份崛起的品牌,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2022年Q3财报中,云米的营收、毛利润、毛利率等关键指标均出现下滑,市值更是跌至谷底。那么,云米究竟遭遇了什么困境?其背后的故事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一面?
一、业务全线受挫,营收下滑35%
云米在2022年Q3的财务业绩可谓是“惨不忍睹”。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云米实现营收6.86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0.57亿元,同比下滑35%。在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796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2930万元。毛利润和毛利率也出现较大下滑,毛利润1.36亿元,去年同期为2.40亿元,同比下滑43.3%;毛利率19.82%,去年同期为22.69%,同比下滑12.6%。
云米的市值也从去年开始一路下滑,去年股价最高达到18.99美元,今年股价最低已经跌破1美元,最低为0.7美元。相比于9美元的发行价,股价跌得所剩无几。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云米科技创始人陈小平承认,云米在Q3的总营收低于预期。他归结于市场需求疲软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除了宏观逆风因素影响之外,产品组合调整以及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产品类别收入占比增加,使得该季度云米毛利率出现下滑。
事实上,不仅仅是总营收、毛利润、毛利率出现下滑,云米的各个业务板块均表现不佳。IoT@Home投资组合营收同比下降41.6%;全屋净水解决方案营收同比下降23.6%;消费品营收同比下降11.8%;小家电及其他营收同比下降32.2%。
二、小米标签难撕,去小米化阵痛持续
云米成立于2014年,与小米生态链中的其他企业类似,依托于小米的渠道体系快速发展壮大。只是,云米并不想完全依赖小米,试图挣脱小米系标签。但小米系标签并非想象中易撕,挣脱小米生态链的阵痛仍在持续。
陈小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及,2022年Q3来自小米的营收占比近四成。据陈小平透露,2021年年初以来,云米通过机器人业务以减少小米生态链产品,2022年这一业务合作完全切断。目前,云米与小米的合作产品类别主要是净水器、智能厨房以及小家电等产品。
据天眼查数据披露,在2014年云米成立初期,云米就获得小米、小米参投的顺为资本的投资,紧接着,2015年,云米为小米推出净水器产品。2016年开始,云米逐步丰富SKU,产品类别延伸至全屋家电,提供一站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2018年,云米赴美上市,正式确立全屋智能的品牌战略。
只是,去小米化也影响到了云米整体业绩表现。2022年小米品牌扫地机器人停产,造成云米连续两个季度营收急剧下滑。2022年Q2,云米营收16.36亿元,同比下降43.86%,2022年Q3,下滑态势不减。
早在2018年,云米上市时,其招股书就指出,小米作为云米战略合作伙伴与最重要的客户,如未来小米大幅度缩减、停止产品购入,云米科技业务与经营结果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云米研发费用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与之相对比的是,云米管理费用率却呈现上升趋势,也被外界饱受质疑。2016年至2021年,云米研发费用率从最高点9.58%,逐年下滑,2017年为6.99%、2018年为4.84%、2019年为4.41%、2020年为4.57%、2021年为5.88%。
同期营销费用率分别是6.71%、10.88%、14.8%、11.38%、10.25%、14.16%。2022年Q3研发费用依然呈现下滑趋势,另一个不良信号来自于,销售和营销费用也开始下滑。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DoNews表示:“在经济上行环境正,云米或许可以通过营销上的创新获得一席之地,但是,经济低迷时期,仅仅靠营销就行不通了。同时,家电行业同质化竞争高度依赖于营销,云米却在此时弱化营销,说明市场遇到挑战,需要通过压缩营销资金实现降本增效。”
财报电话会议上,陈小平提及云米正试图建立长期的产品竞争力与品牌知名度,包括电梯等印刷广告,视频访谈解目,以探讨物联网家庭解决方案的未来。
但实际上,智能家电门槛正在逐步降低。“全屋智能并没有太多技术壁垒,传统家电厂商都会做AIoT。”张孝荣指出。
2021年9月,网友吐槽购买云米冰箱后,冰箱上的视频推送广告无法关闭,冰箱变成大屏广告机,登上热搜。尽管,随后云米紧急声明,用户所反映的问题不实,云米冰箱所有广告均可以关闭。但从侧面反映出,用户对于智能电器能否发挥其智能、化繁为简的功能存在质疑。
“当前,对于用户而言,全屋智能技术上能否达到真正的智能,需求是否是刚性的还有探讨空间。对于云米在内的小米系企业缺乏技术积累,产品注定难以在市场上走得更远。”张孝荣说。
面对困境,云米需要寻求新的突破。一方面,云米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云米需要拓展新的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只有这样,云米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