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造手机的车企们,如今处境尴尬,面临转型与挑战

2025-05-09 19:49:50 股票分析 facai888

车企们踏入手机制造的领域,似乎成了一种新潮流,但它们的处境却颇为尴尬。在这个转型的十字路口,它们不仅面临着技术的挑战,还要应对市场的考验。

车企造手机的“隐秘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车企们造手机,可能还有一个“隐藏任务”。过去众多科技公司跨界造手机,但最后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格力是其中为数不多仍没有手机来控制的系统是不完整的。不过从格力手机与其主业产品的销量来看,结果并不匹配,这也从侧面说明格力没有实现战略目标。

跨界之路的艰难

进军手机领域的车企,并不只有造车新势力。早在2021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和亿咖通董事长沈子瑜共同创立了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今年7月,星纪时代收购珠海魅族科技,以79.09%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就在卡塔尔世界杯开赛后不久,李书福与网易CEO坐在极氪009内,用车机屏幕看球的场景更是引起网友的广泛热议。

除华为因为制裁被迫退出外,全球手机市场的格局基本已经稳固。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1年,OPPO、VIVO、荣耀、小米和苹果合力拿下84.4%的中国市场。也就是说,留给新玩家的市场空间并不多。

成功的衡量标准

所以说,如何判定车企造手机是否成功,衡量标准只是要看车企的手机卖给谁吗?值得注意的是,车企造手机还有一个更大的挑战。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战局还在摇摆,无论是吉利还是蔚来,其主营业务的地位并不牢靠。虽然蔚来前两年销量大幅增长,但是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财政补贴退出等因素,其亏损巨大。近期,根据蔚来汽车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财报,蔚来汽车今年三季度交付车辆 31607 辆,经调整后的净亏损 34.989 亿元。也就是说,三季度每辆车平均亏损 11 万元。

目前手机厂商基本都经历了10-20年的沉淀,无论是研发实力、渠道能力,还是品牌与产品力、组织管理能力,已经构筑了强大的竞争力围墙。而对于蔚来、吉利这些跨界者很难以新品牌占据用户的心智。

不容忽视的是,万物互联时代,手机、汽车、家电等终端厂商间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在新的硬件互联生态尚未形成稳定格局前,一切都只是开始,哪家企业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体系内造就完整的生态。


谈完不务正业造手机的车企们,如今处境尴尬,面临转型与挑战,我们再进一步讨论车企转型:聚焦创新应用与解决方案。

传统车企纷纷寻求跨界发展,其中,造手机成为一大热门话题。那么,车企造手机的背后动机是什么?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

此外,车企造手机还能提升车主的车机互联体验。以蔚来为例,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表示,蔚来造手机更多是出于提升车主的车机互联体验,而非商业角度。

值得一提的是,车企造手机还能缓解人才流失问题。长城汽车的一位从业者表示,收购手机品牌或招聘有智能交互经验的人才,可以在体系化的开发环境下进行指导,缓解人才流失问题。

车企跨界造手机并非易事,其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车企造手机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以蔚来为例,虽然蔚来手机业务有了新的进展,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蔚来手机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车企与手机厂商在研发、渠道、品牌、产品力、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车企能否兼顾手机业务,成为一大挑战。

此外,车企造手机还需面对供应链、制造工艺、安全要求等方面的挑战。手机将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汽车的一个关键“零部件”,车企能否抓住这一机遇,还需付出努力。

未来,车企造手机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加强与手机厂商的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生态;二是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品质。

车企跨界造手机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车企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