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从科技的研发投入大幅减少,降幅达18.27%,降至4.72亿元。据财报显示,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人员调整导致的薪酬支出减少”。只是,这一现象背后,似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行业竞争格局。
面对新兴力量的崛起,云从科技正承受着巨大的挑战。诸如“AI六小龙”、“杭州七小龙”等新兴力量不断涌现,对云从科技构成了严峻的竞争压力。同时,AI“三小龙”和互联网巨头如字节跳动、百度、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在大模型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挤压了云从科技的生存空间。
在业务方面,云从科技的毛利率较高的智慧金融、智慧出行和智慧商业三大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6.41%、57.32%和44.90%,远高于主营业务毛利率。只是,这些高毛利率业务的占比并不高,且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速下滑严重,导致云从科技的盈利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降低盈利稳定性的同时,也对盈利能力产生了拖累。
云从科技的业绩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22年和2023年,云从科技的营收分别为5.26亿元和6.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1.06%和19.33%,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9亿元和-6.4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24%和-37.46%。
云从科技在财报中解释,研发人员锐减的原因是技术体系的持续迭代与积淀,促使代码类研发岗位的结构性需求呈现递减态势。在此过程中,公司依托自主创新的技术矩阵与产品架构,系统性优化了研发工作流程,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研发效能的范式转换。基于战略发展规划与市场演进态势,公司将实施动态人才配置策略,在保持精英化人才引进通道的同时,持续推进团队结构的动态调整,着力构建以创新效能为导向的研发组织体系,确保技术团队始终维持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与执行效率。
只是,智慧治理作为云从科技的第二大业务,情况更加不容乐观。2024年,智慧治理业务收入为1.44亿元,同比下降57.86%,占主营业务的比例为36.27%,毛利率为35.08%,同样低于主营业务毛利率。
云从科技的毛利率低,主要原因是公司未自主研发算力硬件产品,因此相关配套软硬件产品需向第三方进行采购。外购软硬件主要为服务器,定价相对市场化,因此毛利率相对较低。
云从科技的业务几乎处于全面溃败的状态,同时盈利能力下滑风险也在进一步加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改善高毛利率业务下滑的情况,以及根据发展趋势和战略规划合理引导低毛利率业务,那么云从科技扭亏为盈将遥遥无期。
云从科技在财报中解释,业绩萎靡不振的原因是“公司主动推进产品组合与客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收缩低附加值业务单元、聚焦优质客户群体,推动业务质量结构性优化,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新签订单规模的收缩。”
云从科技的困境主要在于传统业务持续萎缩而技术转型尚未完成。如果云从科技能够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积极推进产品体系与客户结构的双重优化,就有可能趁机扭转颓势。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云从科技的研发人员数量为228人,较2023年的467人减少239人,减员比例高达51.18%。
云从科技的崛起得益于以计算机视觉为起点,通过持续技术迭代和场景深耕,构建了覆盖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矩阵。只是,因为AI行业进入大模型时代,生成式AI成为行业主流,但云从科技却未能及时调整技术路线。尽管后续推出了“从容大模型”,但在落地应用和商业化方面始终差强人意,始终未能实现盈利的云从科技正在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云从科技的营收创下自2022年5月上市以来的新低,归母净利润更是连续亏损八年,累计亏损额超过45亿元。对于云从科技而言,这场生存之战已没有退路可言,至于能否破茧重生,还要看云从科技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