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凭借优质产品和高品质服务,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2025-05-12 18:56:38 股票分析 facai888

上市首日,股价激增44%,良品铺子的崛起似乎一触即发。只是,这种繁荣背后,却是市值的大幅缩水。截止至9月28日,良品铺子的总市值已跌至113.48亿元,与顶峰时期的340亿元相比,跌幅高达66.5%。这背后,是良品铺子一系列问题的集中爆发。

良品铺子的问题, 源自其“高端零食”的定位。为了打造高端品牌形象,良品铺子不惜花费巨资签约明星代言人,甚至一度邀请吴姓男艺人成为品牌形象大使。只是,这种策略却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

去年3月,一位消费者在良品铺子官方店购买了“低脂鸡胸肉肠”,却发现产品外包装破损、产品变质,且包装内滋生了大量的蛆虫。而良品铺子官方客服在未加任何鉴定的情况下,便称长蛆不是产品质量问题,并欲以退款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火上浇油,激化了消费者的愤怒。

事实上,良品铺子并非首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热搜。早在2015年,良品铺子创始人杨红春就曾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媒体曝光。当时,面对一家供应商提供的肉松饼变质问题,杨红春选择将其销毁,导致损失200万元。而当时,杨红春的言论“有质量问题我们是不退货的,不能退回去害人。”更是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只是,食品安全问题并非良品铺子唯一的短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良品铺子的线下门店数量为3078家,虽然门店数量众多,但良品铺子的销售费用却持续攀升。据其最新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销售费用一项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7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良品铺子的研发费用投入却相对较少。

在创立良品铺子的过程中,杨红春受到了两位创业前辈的影响:久久丫的董事长顾青和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只是,与两位前辈相比,良品铺子似乎缺乏足够的科研投入。据其2022年半年报显示,这半年的研发费用为2521.61万元,同比增长32.83%,但与销售费用相比,仍显不足。

此外,良品铺子的市值缩水,也与资方的减持有关。公开资料显示,有多个资方在良品铺子上市后进行了减持,其中高瓴资本在2021年两次减持良品铺子,累计减持股份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面对这些问题,良品铺子需要认真反思。在追求高端品牌定位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只有真正做好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端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凭借优质产品和高品质服务,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内容结束,现在关注良品铺子:零食新潮流,品质生活引领者。

高端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凭借优质产品和高品质服务,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从质检员到销售经理,杨红春的8年蜕变

杨红春,这位从质检员出身的企业家,凭借其独特的执行力,在短短8年间实现了职业生涯的飞跃,成为了销售经理,其年薪更高达30万。

只是,这一切并非偶然。杨红春的执行力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公开资料显示,当时只要领导提出的一个点子或者创意,杨红春总是能第一时间将其呈现在图纸上。

这份执行力,也为他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

从校园到商场的转变

杨红春的故事,始于他的大学生涯。1993年,杨红春考取了湖北工业大学设计专业。在大学期间,他的领导才干便得以显露,大学四年他一直是班上的班长,同时,也活跃于各个社团,并在同学中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加入久久丫,杨红春学会了创业

2005年,杨红春辞去了工作,选择了创业。他 做商业考察,去了解其他零食店是如何做生意的,然后,则抓后端的食品工厂,从公开的报道中显示,仅为了找到合适的工厂,当时杨红春曾跑遍20多个省,光机票开销就达18万元。

从武汉起步,走向全国

2006年8月,因为第一家良品铺子门店在武汉落地,杨红春和良品铺子的征程也正式开启。

“高端零食”的定位

2019年1月,良品铺子将“高端零食”作为企业战略和品牌战略,杨红春更是将其解读为“高品质、高颜值、高体验以及精神层面的满足”。

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

更有消费者反映,在外卖平台购买的良品铺子的月饼,刚吃第一口便吃出了塑料纸。

营销策略与明星代言

为了提升品牌的高端感,2019年良品铺子还签约了某吴姓男艺人成为代言人。

只是,流量明星的加持,无异于一把双刃剑。明星人设的不可控性,很容易对品牌形象造成冲击。

市值缩水,未来发展存疑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