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威马汽车,这两家在电动汽车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近期却陷入了巨额亏损的泥潭。那么,上市能否成为扭转这一命运的转折点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我们来看看威马汽车。根据其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的总营收分别为17.62亿元、26.71亿元和47.73亿元,但经调整净利润却分别为-40.4亿元、-42.25亿元和-53.63亿元。令人惊讶的是,同一时期,其毛利率分别为-58.3%、-43.5%和-41.1%。这样的数据不禁让人疑问,为何威马汽车会陷入如此困境?
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曾将公司定位为“电动汽车版的大众”,主打10-20万元的平价市场。而零跑汽车则推出了3款车型,分别是轿跑零跑S01、微型车零跑T03以及中型SUV零跑C11。两者都一直徘徊在中低端市场,希望通过低价策略换取市场规模。
只是,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暴涨,使得微型车的优势不再明显,最终影响到车企的销量和利润。此外,动力电池成本的增速也让威马汽车在平价市场的开拓变得困难重重。
近日,零跑汽车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有望成为继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之后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造车新势力。而威马汽车也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但上市进程已明显落后于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在招股书中解释,其拥有“全域自研”的能力,实现了底层接口、算法和数据通讯协议的统一,构建了可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复用的平台化电子电气架构和整车架构。只是,威马汽车和零跑汽车陷入亏损困局的主要原因,均指向了居高不下的研发费用。
尽管零跑汽车的定位是价格区间介于10-3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但其主打低端市场的零跑T03反而成为销量主力。2022年上半年,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为52012辆,其中零跑T03的交付量为33058辆,占比超过60%。
只是,微型车带来的利润空间极其有限。以上汽集团的五菱宏光MINI EV为例,其制造商上汽通用五菱在2020年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91.62%。
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排名此起彼伏,但销量高并不代表未来的销量也会高。这取决于产品周期,也取决于对市场机遇的把握。无论是零跑汽车还是威马汽车,赴港上市已经不容有失。
零跑汽车已实现自研自产电驱、BMS、感知、计算、控制等多种电子部件,且拥有快速量产的迭代能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目前零跑汽车是中国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发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尽管零跑汽车的总营收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净利润却始终为负。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零跑汽车累计亏损约58.89亿元,而且呈现出不断扩大之势。
零跑汽车的底气一部分来自其背后堪称豪华的股东阵容。只是,毛利率为负带来的影响是致命性的,长远来看,负毛利率严重制约着营销、研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在刚刚过去的8月,零跑汽车表现出了强劲的增势,其交付量达到了12525辆,同比增长180%,连续第四个月交付量破万。作为对比,威马汽车并未披露8月交付量,但在2022年1-8月,其累计交付量为29140辆,仅有零跑汽车的三分之一。
零跑汽车和威马汽车这两家企业能否通过上市,实现破局,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未来,因为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零跑汽车和威马汽车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