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携手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第六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主题论坛上,正式推出了工业算网融合超边缘计算平台。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迈向新纪元,更预示着未来工业智能化应用的无限可能。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推动着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只是,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算网融合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工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对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如何在保证工业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稳定的算网融合,成为制约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解决工业算网融合的痛点,中国联通基于CUBE-Net 3.0体系架构,率先定义了工业算网,并打造了工业确定性网络、工业算网平台、超边缘计算、多样性算力管理四项关键能力。此次发布的工业算网融合超边缘计算平台,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旨在为工业互联网提供更加高效、稳定、安全的算力支持。
该平台的核心技术包括自主体系的云原生架构、微服务、算力协同与共享等。基于云原生架构,平台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弹性伸缩,满足工业生产环境对网络性能的苛刻要求。微服务则将平台功能模块化,便于维护和升级。算力协同与共享则实现了不同超边缘计算机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算力利用率。
据悉,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某知名制造企业。通过引入超边缘计算,该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与优化。数据显示,该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了20%,能耗降低了15%,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了99%。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工业算网融合超边缘计算平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巨大潜力。
因为工业算网融合超边缘计算平台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推动工业算网的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助力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在发布仪式上,联通研究院工业互联网部总监安岗与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孝成分别阐述了双方在技术上的突破与融合。基于自主体系的云原生架构,超边缘计算机不仅能够对接工业企业的控制设备和机器人,更可通过微服务模式与IDC协同算力,实现超边缘计算机间的算力共享。
这一创新性解决方案,标志着工业算网在技术层面迈向新高度。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在国产可控的嵌入计算系统领域的深厚技术实力,助力工业算网平台的构建,共同开启了工业智能化新纪元。
在实践过程中,双方将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技术,为更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这无疑将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