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中国汽车行业,长城汽车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稳健的步伐,走过了20年的辉煌历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势力小鹏汽车,短短3年时间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面对这两家车企,行业老兵梁新路究竟如何抉择?本文将从梁新路的亲身经历出发,深入剖析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的差异,以及行业老兵在职业生涯中的抉择与思考。
从保定到广州:跨越大洋的抉择
梁新路,一位46岁的行业老兵,他的职业生涯几乎与长城汽车的发展同步。从河北工业大学汽车专业毕业后,他就加入了长城汽车,见证了这家企业的成长。只是,在2019年,他选择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了广州的小鹏汽车。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之间差异的思考。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的碰撞
1. 思维模式:传统车企以制造为核心,注重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而新势力车企则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追求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
面对传统车企与小鹏汽车这样的新兴势力,梁新路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呢?他认为,这个选择不仅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乎行业的未来。
梁新路看中的是小鹏汽车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他认为,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梁新路认为,在小鹏汽车,他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实现个人价值。
只是,这个选择也并非一帆风顺。梁新路刚到广州时,生活习惯与工作压力都让他难以适应。但他坚信,这是值得的。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未来。
在梁新路看来,传统车企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2. 创新盈利模式:从传统的整车销售和售后服务,向软件和服务转型。
一位资深从业者梁新路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企业的碰撞与融合。他曾在长城汽车工作了20余年,见证了这家企业的崛起;2019年,他加入小鹏汽车,开启事业的第二阶段。
刚进入小鹏汽车时,梁新路负责交付工作,这是一个传统车企里没有的岗位。他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三个多月,到六月底基本上把当时1万多台的存货交完了,后来他加入了售后服务团队。
梁新路表示:“在小鹏的3年时间,比过去的10年,收获都要多。”他的思维被彻底打开了,能够获取前沿知识和经验,也丰富了个人职业生涯。他学会了如何向上管理与向下管理,怎样制定工作策略与落地,这是他在小鹏汽车三年最大的收获。
在造车新势力大多成了“炮灰”的情况下,突出重围的“蔚小理”作为新势力头部企业,活下来颠覆行业的可能最大。梁新路认为,无论是长城汽车还是小鹏汽车,都是非常优秀的车企。
他分析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差异,认为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反腐败和务实。只是,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还是有明显的不同,对于传统汽车的电动化,梁新路认为问题不大,难度在于智能化。
梁新路回忆,1998年,他刚进入长城汽车时,公司正处于国企改革和民企加速发展的特殊时期。1998年,长城工厂改制为长城有限公司,魏建军回购了公司31%的股份,加上自己原有的,一共持有了56%的股份。
在此期间,长城汽车靠生产皮卡打了“翻身仗”。2002年,长城汽车第一款SUV车型赛弗一经上线,就在市场上大获成功。梁新路表示:“当时北京炫啥,就炫这个SUV,堵车的时候人家开着这个车直接就从马路牙子上过去了。”
在小鹏汽车,员工称呼董事长何小鹏都是直呼“小鹏”或“大师兄”,同事之间一样以师兄师姐、师弟师妹、英文名等相称,不论上下级,而是遵循同学文化。这一点也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公司绝大多数人都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办公。
小鹏汽车总交付11524台,同比增长43%,今年1-7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超过8万台,是去年同期的2.1倍,继续保持新势力销冠位置。梁新路表示:“小鹏节奏要比长城快好几倍,因为举个简单例子,在长城早晨7:30开完会,晚上有可能下班之前把会议纪要发出去,但小鹏不一样,7:30开完会,你8:00之前把会议纪要发出去。”
他分析说:“传统车企其实最近这几年不赚钱,或者赚的很少,它更多是靠车外观好,配置弄完了,赚些差价。就是零部件成本、设备折旧、工厂折旧、人工费等弄完了,之后剩点利润。”
梁新路表示,软件的优化要比硬件和内饰更让人感到舒适,价值是巨大的,但分到每个客户身上的费用并不多。他认为,新能源车企的管理模式跟传统车企有很大的不同,在长城时,管控的东西很多,而对每个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价值实际上要求并不严格;而小鹏汽车主要看每个人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