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半开盘钟声响起,交易软件上的数字就开始疯狂跳动。我习惯性地刷新自选股页面,红色绿色的数字像失控的霓虹灯一样闪烁。上证指数直接低开2.3%,创业板指更是跳空低开超过4%。这种开盘方式让人想起暴风雨来临前的第一道闪电,预示着今天不会是个平静的交易日。
我记得去年某个周一也遇到过类似场景,但今天的开盘显得更加急促。交易量在最初十五分钟就突破千亿,抛压像决堤的洪水般涌来。许多个股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直接躺倒在跌停板上。这种开盘即暴跌的场面,让很多准备抄底的资金都措手不及。
十点过后,市场进入真正的“自由落体”模式。上证指数在短短一小时内跌穿多个关键支撑位,就像坐上了一部失控的电梯。创业板指跌幅一度扩大至7%,科创50指数更是惨不忍睹。这种断崖式下跌让人想起2015年的股灾,但今天的下跌速度似乎更加迅猛。
分时图上那条陡峭的下跌曲线,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跌跌不休”。每次微弱的反弹尝试都被更猛烈的抛压打回原形。我注意到几个重要指数几乎在同一时间创下日内新低,这种同步下跌的态势确实罕见。市场仿佛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下跌引发恐慌,恐慌导致更多抛售,更多抛售又加剧下跌。
今天市场最令人震惊的是,几乎没有哪个板块能够幸免。往常表现强势的新能源、半导体板块领跌,跌幅普遍超过8%。就连防御性板块如消费、医药也都下跌超过5%。这种全面下跌的景象,让人真切感受到什么叫“覆巢之下无完卵”。
科技股成为重灾区,多只明星股盘中触及跌停。传统蓝筹股也未能独善其身,金融、地产板块集体下挫。我翻看板块涨跌排行时发现,全天收红的个股不足百家,这种极端行情在近几年都属罕见。各个行业的龙头股都出现大幅回调,市场情绪降至冰点。
收盘时望着满屏的绿色,不禁让人思考:这样的暴跌究竟是短期调整还是趋势转变的开端?每个投资者心中都在寻找答案。
上周还在讨论政策暖风,这周就遭遇监管寒流。某个周二的深夜,一份关于行业整顿的文件在投资圈悄然流传。我认识的一位私募经理在凌晨两点给我发消息:“政策风向可能要变”。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向,往往比预期中的利空更具杀伤力。
记得去年某个行业也经历过类似的政策突变,当时市场花了三个月才逐渐消化影响。但这次涉及的范围更广,力度也更大。某些领域的监管新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预期,这让原本就脆弱的市场情绪雪上加霜。政策的不确定性像一团迷雾,笼罩在每一个投资者的心头。
昨夜美股的暴跌已经给今天的A股埋下伏笔。道指下跌3.2%,纳斯达克跌幅超过4%,这种外围市场的剧烈波动很难不影响到国内投资者情绪。全球资本市场的联动性越来越强,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市场的下跌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
欧洲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德国DAX指数、法国CAC指数都出现大幅回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在同步下跌,原油、铜价都创下近期新低。这种全球性的风险资产抛售潮,让A股很难独善其身。我注意到北向资金今天净流出超过百亿,这种规模的外资撤离确实会加剧市场的下跌压力。
市场资金面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央行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出一些信号,流动性边际收紧的预期开始升温。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也在悄然上行,这些迹象都表明资金环境可能不如之前宽松。
我观察到两融余额连续多日下降,杠杆资金在主动降仓位。一些机构投资者因为风控要求被迫减仓,这种被动卖出会形成负反馈循环。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理财产品面临赎回压力,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抛压。资金就像市场的血液,当流动性开始收紧时,市场的活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恐慌情绪是会传染的。早上开盘前,几个投资群里就在流传各种利空消息。这种情绪的蔓延往往比实际利空更具破坏力。我记得有位资深投资者说过:“在市场中,恐惧比贪婪传播得更快。”
盘中多次反弹失败后,投资者的信心遭受重创。止损盘、恐慌盘集中涌出,形成踩踏效应。这种情绪化的交易行为往往会放大市场的波动。我注意到期权市场的恐慌指数大幅飙升,这种情绪指标往往能提前反映市场的恐惧程度。当每个人都想逃离时,出口就会显得格外拥挤。
市场的暴跌从来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政策、资金、情绪、外部环境,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今天这层让人看不清的迷雾。或许我们需要等待尘埃落定,才能看清前路的方向。
